再不要有“乖孩子”---沈麗新
我倒希望這個世界上不要再有什么乖孩子了,大家都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自尊自重的好孩子。如此,孩子們才可以從成人的語言魔法中站起來,長成頂天立地的大人?!钛徘?/p>
讀臺灣“臺北縣種籽親子實驗小學(xué)”創(chuàng)辦人李雅卿女士的著作《乖孩子的傷,最重》,怔忪良久。掩卷,回憶自己一路走來,或許也一直那個“乖孩子”。明明已經(jīng)是眾人眼里的“乖孩子”,卻依然心里有不確定的恐懼。怕自己什么地方犯錯而被“大人”批評;而當(dāng)“大人”表揚別人贊美的時候,居然會馬上自動轉(zhuǎn)化為“那表示我還不夠好”。別人看著是敏感、多慮,哪里知道,這些都是“乖孩子”們說不出口的痛。——豈止是兒童時代,如今亦如是!
而要命的是,“乖孩子”其實從來就不夠乖,對成人的命令與意見常常在內(nèi)心里質(zhì)疑,然而為了成為“乖孩子”,總是壓抑自己,努力敦促自己成為“乖孩子”。這些質(zhì)疑,這些壓抑,要有多痛啊!
讀《乖孩子的傷,最重》,就這個書名,已經(jīng)深深將我打動。反復(fù)讀,一遍兩遍,記在心里:乖孩子的傷,最重;乖孩子的傷,最重;……
“乖孩子”在成長歲月里,有過很多傷,很多痛。等我長成為成人時候,居然都輕易忘卻了么?如今的我,何嘗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和學(xué)生們成為“乖孩子”呢?為什么幼年時候深深體會到成人操控行為帶給自己的傷害,而成年后卻承襲了同樣的應(yīng)對方式?是不是這些再三被鞏固的操控讓幼年的我接受了這種記憶并成為成年后的行為準(zhǔn)則?
李雅卿女士如此犀利:“有時我想,不論一個成人多么睿智,只要他還存有‘要孩子乖’的想法,就是阻礙孩子獨立思考、發(fā)展自我的劊子手。”汗涔涔下。曾經(jīng)的痛居然可以淡忘如斯,面對成長中的女兒和學(xué)生,我亦是那個“劊子手”?李女士的兩個孩子上幼兒園時候不肯午睡被老師說“不乖”,而李女士在和孩子們認(rèn)真討論過“乖孩子”和“好孩子”的區(qū)別后,支持孩子們從此以后無所畏懼地做一個“好,卻不一定乖”的孩子。面對同樣的問題,我的反應(yīng)居然是和老師一起聲討女兒的“不乖”——不肯好好睡午覺,然后就堅決要求她做個“乖孩子”——必須要睡午覺。這樣強(qiáng)迫女兒,這樣批評她“不乖”,在她成長的歲月里,究竟有多少回?
讀《乖孩子的傷,最重》,至為內(nèi)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