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參觀還只是這類教育的一部分。每次參觀歸來,我還讓兒子詳細敘述見到的一切,或者讓他向母親匯報。由于有這一功課要完成,兒子在參觀中總是用心觀察,認真聽取我或者導游的介紹與講解。這樣一來效果就更為顯著,兒子能記住更多的東西。
兒子3歲以后,我不再局限于哈勒地方,開始領著他到各方周游。5歲時,兒子就已經(jīng)在我的陪伴下,幾乎周游了德國的所有大城市。在旅途中,我們既登山,也去游覽名勝;既去尋找古跡,也去憑吊古戰(zhàn)場,還參觀了無數(shù)的古堡、宮殿、園林和教堂?;氐铰灭^后,我就讓兒子把所看到的一切寫信告知他的母親和熟人?;氐郊液螅€要向親人們口頭講解旅途見聞和切身體會。
6歲時,兒子已經(jīng)成了洛赫附近最見多識廣的孩子了。他的見識甚至超過很多大人。人們在地理、歷史方面有什么想知道的都去問他,或者想聽聽其他地方的奇聞異事的,也會來找卡爾。后來兒子干脆寫了一本游記,將自己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全部寫了下來,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
當然,有人說我這樣做不值得,是不必要的浪費,那些錢不如用來給孩子買書收獲更大;還有人說如果我不是這樣大手大腳地花錢,就不會弄到后來連兒子上大學的費用也負擔不起。雖然我只是個窮牧師,收入微薄,為了能有出門的旅費,全家人都得省吃儉用,旅行時也只能住最差的旅館,但我認為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從不后悔。
只要能滿足兒子的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我決不吝惜體力和金錢。為了向兒子公開魔術的秘密,我就曾不惜重金,請魔術師現(xiàn)身說法。類似這樣的事情還非常多。兒子生長在內(nèi)陸地區(qū),但他總在書中看到對大海、大洋的描述。他很喜歡看這一類的書,在看了麥哲倫、哥倫布等航海家的傳記以及《馬可·波羅游記》這些書以后,他非常想去看看大海。于是,我就帶他去了地中海海岸。平生第一次看到大海,兒子興奮極了。我們在那里拾貝殼,采集海藻,拾水母和海星等。我對他講述了這些海產(chǎn)品以及海底生物們的各種知識,他對神奇的海底世界十分向往。我們又在沙灘上做各種游戲,比如堆山、鑿河、開湖、壘岬、修灣、筑島和封島等等。要使孩子形成地理概念,海邊真是最有利的地方。我把地球儀帶到海邊,告訴他地中海就在這里,越過地中海就能到達非洲,非洲大陸的兩邊是太平洋和大西洋,越過太平洋就可以像馬可·波羅那樣到達中國,而越過大西洋就可以像哥倫布那樣到達美洲。就這樣,兒子逐步了解了地球的概念,學會了世界地理。
在對兒子的施教上,我一直深信"百聞不如一見"的道理。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讀萬卷書遠遠比不上行萬里路,現(xiàn)實世界能教給我們的,永遠比書本能教給我們的更多、更豐富、更生動。
玩出兒子的各種能力
通過對兒子的教育,我發(fā)現(xiàn)玩對于孩子來說不僅僅是興趣,更重要的是在玩之中可以逐步開發(fā)孩子的智力。
兒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操作力都是通過游戲玩出來的。智力游戲就是這種玩的重要方式。
在對卡爾的教育里,我將知識融入他的游戲之中,把著眼點放在認識事物、傳授和鞏固知識上。兒子通過這些游戲,自然會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和了解,并且鞏固這方面的知識。像"哪兒錯了?""什么動物吃什么?"等等就屬于這種情況。
我還通過游戲訓練他的正確發(fā)音,讓他準確地說出一些常見的同義詞、反義詞,很快地豐富詞匯。像"動物怎么叫"或讓他"指出相同顏色的物品"、"說出正反詞"等就是屬于這類語言訓練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