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節(jié):我抓住了兒子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3)

卡爾-威特的教育 作者:(德)卡爾·威特(Karl Witte)著


成人都有得到別人重視的欲望,小孩子也不例外,即便是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也會有這種近乎成人天性的本能欲望。

誠然,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或重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呢?

有的人通過自己的天賦獲得了別人的重視,也有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別人的尊重。這樣的人的確應該獲得尊重。但也有許多人急切地想得到別人的重視而采取乞求施舍的態(tài)度,這種做法不但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反而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可以說是一種極為愚蠢的態(tài)度。

有一天,搖籃中的小卡爾莫名其妙地大聲啼哭起來。

正當妻子要去卡爾的房間看他的時候,我止住了她并問道:"卡爾剛才吃東西了嗎?

"吃了呀!剛才喂過的。"妻子回答道。

"那么,他這幾天生病了嗎?"我問。

"沒有呀!"妻子回答。

"是這樣呀!那就不要理他。"我說。

"為什么?卡爾在哭呢!"妻子奇怪地看著我。

"我想,既然他不餓也沒有生病的跡象,他想哭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我們不必理會他。"我說。

"小孩子都要哭嘛!我去哄哄他就沒事了。"妻子說。

"你知道小孩子既沒有餓也沒有生病為什么還要哭嗎?"我問。

"這個我怎么知道,小孩子都是這樣呀!"妻子說,"可能是他想我了吧。"

"當然,他肯定是想你了。"我向妻子解釋,"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他想提醒我們不要忽略了他。"

在我的勸說下,妻子終于沒有像往常那樣一聽見孩子哭就急忙跑過去看他,不出我所料,沒過多久,小卡爾就停止了啼哭。

過了一會兒,當我和妻子偷偷再看他的時候,小卡爾正一個人躺在搖籃中高興地玩耍著呢。

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讓小卡爾感覺到贏得別人重視是啼哭和哀求所辦不到的。更重要的 是,在得不到別人重視的時候自己也應該為自己找到快樂。

雖然還是嬰兒的卡爾不可能明白這樣的道理,但我想他在長大的過程中一定能夠感覺得到。

從訓練他的五官開始

孩子嬰兒時期的一切能力,如果不利用與開發(fā),就永遠不會得到發(fā)展。因此,我決定從訓練兒子的五官(耳、目、口、鼻、皮膚)、刺激大腦發(fā)育開始。因為聽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是人類感知外部世界的生理基礎。充分刺激孩子的感覺器官,能夠促使大腦的各部分積極活動。如果孩子大腦的各個功能區(qū)都能發(fā)揮出最大效能,就會成為一個聰明伶俐的人。

在五官中,首先要發(fā)展耳朵的聽力,因為嬰兒的聽力比視力發(fā)展得要早。訓練聽力時,母親的悅耳歌聲極其重要。在這方面我的兒子很幸運,他母親擁有很不錯的嗓音。從他未出生的時候起,就經(jīng)常聽到母親唱的美妙動聽的民間歌曲。我雖然不會唱歌,但卻經(jīng)常給他朗誦詩歌。

在兒子出生6周后,我就對他輕輕地朗讀威吉爾的詩《艾麗綺斯》,效果非常好。每當我朗讀這部詩時,兒子便能馬上靜下來并很快入睡。隨著詩的語調(diào)的變化,兒子的反應也在變化。當朗讀馬克利的《荷拉秋斯在橋上》時,他就興奮起來,朗讀坦尼森的《他的夢想》時,他又安靜下來。用上述方法進行教育,兒子滿一周歲時就能背誦《艾麗綺斯》第一卷的前十行和《他的逝世》了。

在此我要強調(diào),讓兒子背詩絕不是強制性地硬灌,而是讓他順其自然地學會的。以《他的逝世》為例,由于兒子非常喜歡,他每天晚上都像做祈禱似地背誦它,因而很快就能熟練記住了。

為了使兒子形成音樂的觀念,我還為兒子買來能發(fā)出樂譜上七個音的小鐘,分別拴上紅、橙、黃、綠、青、藍、紫色的發(fā)帶,給它們分別起名叫紅色鐘、橙色鐘、黃色鐘等。每當兒子在喂奶前醒來,我就敲這些鐘給他聽,并把鐘慢慢地左右移動,吸引他的注意力。兒子還不到6個月時,就能按我說的名稱--青色鐘、紫色鐘等準確地敲了。我以為,這是同時形成聲音和顏色觀念的有效方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