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1)

可以計算的人生 作者:黑幼龍


尤金 歐凱利(Eugene O’Kelly)原本是世界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的總裁兼執(zhí)行長,2005年5月,他因為右臉頰麻痹到醫(yī)院檢查,醫(yī)生診斷后宣布是晚期腦瘤,他只剩下3~6個月的生命了。

即使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中,歐凱利也沒有悲傷地坐著等死,反而積極記錄下他從接受診斷到過世前的100多個日子,完成了《追逐日光》這本書,書中充滿了生命的熱情,在全世界都非常暢銷,臺灣也不例外。這本書,帶給我非常多的感悟。

如果你只剩下100天的日子,你會怎么過 你會利用最后的日子做些什么事 會對親近的人,表達哪些平時沒有機會說出的話 

受到這本書的觸動,我給妹妹打了電話,夸贊她從不記仇的優(yōu)點。要做到不記仇,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自己有時候也不免對某些人耿耿于懷。

我曾經(jīng)看過報道,即使羅馬教皇若望二十三世都曾經(jīng)在日記中提醒自己,要避免抱怨、批評別人,可見要成為一位寬厚、容忍別人缺點的人,也需要不斷地反省和自覺。

因此,在卡內(nèi)基人際關(guān)系的金科玉律中,第一條就是“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這三個“不”就是“-”的具體落實。

想象一下,如果一只瓶子里已經(jīng)裝滿了碎石子,不管你再怎么努力倒水進去,瓶子也裝不了多少水,只有當你把瓶子清空后,才能把足夠多的水裝進去。人際關(guān)系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果你對別人充滿了批評、責備和抱怨,你和對方之間就無法“流進”善意和溫暖,就很難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互動。所以,卡內(nèi)基先生把這“三不”列為金科玉律的第一條,其實是有很深用意的。

基本上,“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就是一種“轉(zhuǎn)念”,讓我們原本負面、尖銳、愛批評的態(tài)度,變成積極、正面的態(tài)度。然后,你就會很意外地發(fā)現(xiàn),當你改變時,你和別人的關(guān)系也會隨之改變。

記得我剛到美國接受卡內(nèi)基訓練時,已經(jīng)四十幾歲了,也累積了一點人生經(jīng)驗,千里慕名而去,沒想到第一堂課就是“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就這個?。粫唵瘟?nbsp;”一時間還真有點失望。

當時的課程要進行14周,14周后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發(fā)生了奇妙的轉(zhuǎn)變,卡內(nèi)基先生所推崇的“三不”,乍看之下非常簡單,但是最簡單的原則往往是最有效的。

在美國時,我曾經(jīng)認識一位大企業(yè)的總裁特別助理,人長得很漂亮,但是人緣很差,常跟同事發(fā)生沖突,她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因此情緒很低落。

有一天,總裁告訴她:“你最好想想辦法解決人際關(guān)系上的問題,如果各部門的主管還是沒辦法和你相處,我也保護不了你了。”

于是,這位女士就接受了卡內(nèi)基訓練,學習這“三不”理論。后來,我遇到了這位總裁,他告訴我:“幾個星期之后,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親眼看到這位女士的變化?!币驗椴扇×巳辉瓌t,她不再像一只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刺猬,人際關(guān)系獲得了很好的改善。

每個人都會有很多棱角,這些棱角不僅會傷害別人,最終也會傷到自己。如何從有棱有角變成圓潤的石頭?答案就是“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道理一點兒都不難理解。當你批評別人、指責別人時,就是在冒一種風險,這些舉動很可能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即使你的批評和指責是出于善意,但如果對方的自尊受到傷害,就算知道自己錯了,也會拼命辯護,死不認錯,所以批評、責備和抱怨,往往只是一種情緒上的發(fā)泄,卻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