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雙重失戀的痛苦,讓本就孤獨的倉央嘉措更加內(nèi)向,他開始將滿腔思念化為詩歌,將它們散到民間。
然而,關(guān)上傳說的大門,這也僅僅只是與“多情活佛”有關(guān)的傳說之一。
但它卻不是一個普通的傳說。
它是倉央嘉措被人誤會的起因之一。
事實上,在民間傳說里,達(dá)娃卓瑪和仁珍旺姆的名字幾乎在同一時間出現(xiàn),甚至在有的故事里,瑪吉阿米也是和達(dá)娃卓瑪和仁珍旺姆的名字同時出現(xiàn)的。從表面上來看,瑪吉阿米,達(dá)娃卓瑪,仁珍旺姆都曾與倉央嘉措有過情愫,倉央嘉措,似乎真的處處留情,處處被情感傷害。
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撥開傳說的云霧,這幾位姑娘,她們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還是倉央嘉措先后曾有過三個情人呢?
謎底,似乎就藏在倉央嘉措的某首詩歌之中:
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
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
關(guān)于這首詩,道泉先生的漢語翻譯,似乎比曾緘的版本更能向我們揭露某種謎題:
從東山的山尖上,白亮的月兒出來了。
“未生娘”的臉兒,在心中已漸漸地顯現(xiàn)。
于道泉先生的原注:“未生娘”是藏文譯音ma-skyes-a-ma一詞,原為“少女”之意。
將兩位先生的詩歌版本進(jìn)行對比,我們很輕松地便能發(fā)現(xiàn),這兩個詩歌版本雖然一個格律嚴(yán)格,一個直白自由,但內(nèi)容上完全一樣。其中的區(qū)別是,曾緘先生把ma-skyes-a-ma意譯為佳人,而于道泉先生卻將其直譯為“未生娘”。
然而,奇怪的是,ma-skyes-a-ma在藏文中卻并不是一個常用詞,更不是藏語中“少女”的常見表達(dá)方法。并且,于道泉先生也并沒有將其直譯成“少女”,而是謹(jǐn)慎保守地用直譯的方法造出了一個很難理解的“未生娘”。于道泉先生為什么要這么做?“未生娘”是不是還隱含有其他的意思呢?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未生娘”這個讓人難以琢磨的詞語,在流傳的過程中其實發(fā)生了兩種變化。
第一種變化是將“未生娘”改為“未嫁娘”,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還未出嫁的少女。而第二種變化則有趣得多。如果不用“未生娘”這樣生硬的直譯法,也不將其翻譯為“少女”、“佳人”,而是直接采用音譯的方式,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