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我無法對你不殘酷(38)

孩子,我無法對你不殘酷 作者:意林圖書


當你理解到這個層面,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在和對方相處時知道什么事情應該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去做,遇到問題如何去處理。世界上其實根本沒有可以讓你為難的人,自然也就根本沒有可以讓你為難的事,因為事,都是人做出來的,到那個境界,或許才是真正的“自由”!我在朝那個方向歷練,各位呢?

從你對別人的評價中跳出來,反觀才能看到自己的水準,意識到這一點,才能決定下一步該怎么做…… 

人生永遠回避不了的問題——面對沖突和不一致

戚 益

依稀記得二十年前讀小學時,最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同桌之間“爭地盤”,我要在桌子上多占些地方,你也一樣,于是,兩個人開始互相較勁,在那個年代,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課桌上都是在中間畫一條線,也就是“楚河漢界”,誰要是越界,肯定同桌小伙伴會用鉛筆尖趁你不注意時扎你一下。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就遇到了不一致和沖突,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一直都在不停地遇到不一致、每一次都用慣用的方式去處理和解決,不管解決得好不好,反正是就這么隨著歲月的流逝一點點在長大。

當我們成年后,在社會上,在生活中,我們更加能體會到我們在和身邊人打交道時無時無刻不面臨著觀點上的不一致和行為上的沖突,如何成熟地去面對這樣的不一致,并能采取成熟的方式去解決它,成為我們每個成年人不可避免的人生課題。

舉兩個特別常見的例子:1.你的朋友管你借一筆數(shù)目不小的錢,你怎么答復和怎么做;2.你管你的朋友借一筆數(shù)目不小的錢,不管是什么原因,你想過沒有,結(jié)果會怎樣。

這問題可能是很多年輕朋友都會遇到的問題,如何處理得好成為一個人成熟的很重要的標志。對于1,你可能會很為難,因為你的錢也有用處或者這個數(shù)額對你來說比較大,超越了你可以借出的界限,或者你心底里就不愿意借錢給別人,或者,你比較關注是對方會付給你可觀的利息或者對方有沒有償還能力等等,所有這些想法都是正常的合理的,那到底如何處理才是好的方式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本質(zhì)是你的金錢觀的問題,解釋一下,你應該想好,我手頭可流動的現(xiàn)金,有多大比例或數(shù)額是可以外借給朋友并且不關心他拿錢去做什么的,借出這些我心里是舒服的,有多大比例我是可以借給朋友去救急的,有多大比例我是可以借給極個別“特殊關系”的人的。這些“原則”就是你的金錢觀的一部分,按照這些原則做事是能夠讓你心里舒服的。因此,當你的朋友來找你借錢時,你實際上只需要對號入座,現(xiàn)在的問題則是,對號入座之后,如何去解決“情面”問題,個人認為,“情面”問題的本質(zhì)是“真誠”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情面”問題的方式就是直截了當?shù)匕炎约簝?nèi)心的感受和自己的處

世原則表達出來,很多時候我們?yōu)榱饲槊鎲栴}往往精巧措辭、再加上搜集各種理由來作為支持自己的證據(jù)或搪塞,常常欲蓋彌彰,適得其反。我們不妨模擬一下,朋友找你借5萬,你的心理舒適界限是3000,你完全可以坦誠告知朋友,“我一會兒就給你取3000立馬借給你,3000以下是我的心理承受范圍,再多,我心里會不安,我就是這么大的承受能力,再多我心里會不舒服,我體會你用錢的急迫,你開口借錢心里一定也很為難,作為朋友,我想你也能體會我的感受,支出再多的錢我心里也為難也會不舒服。如果你特別著急,我可以幫你再向身邊的朋友借,大家湊一下,先解你燃眉之急……”你的坦誠相告會讓對方將心比心,不會再因為沒達到他的目的而對你有猜疑或不信任,把自己的承受能力和心理感受直接告訴對方,并請對方理解,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同時,告訴對方,除了直接借錢以外,你還可以為幫助他做些其他的努力。對于2,本質(zhì)和1是一樣的,你有困難,要解燃眉之急,第一關是要為對方著想,不要為了自己借錢死纏爛打或把哥們兒義氣和朋友面子等掛在嘴邊,那樣只會說明你把友情當成了換取利益的籌碼而已。當你能從心底里想到對方可能的難處和坦誠告知自己的想法時,你就至少已經(jīng)贏得了對方的尊重,我們也模擬一下,“我最近遇到困難,急需5萬塊錢,我現(xiàn)在手頭的積蓄不夠,想跟身邊朋友借一下,你看你手頭是否方便,在你覺得合適的范圍內(nèi)盡可能幫兄弟一把,多少都行,別耽誤你那邊的事就行,這個錢我***時間之內(nèi)一定還你?!碑斈銥閷Ψ娇紤]到位的時候,對方自然就不會把這個事當成壓力,要知道,你跟朋友借錢,是在給朋友施加壓力,所以,你要做的是要為朋友釋放壓力,告知朋友量力而行,朋友自然會為你著想。

要知道,把你自己的承受能力告訴對方,是最坦誠的表現(xiàn),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承受能力和感受界限,這和每個人有多少錢沒關系,和道德也沒關系,只是個人成長經(jīng)歷和閱歷導致的每個人的“舒適度”不同,你讓對方了解你的舒適度,只要他是朋友,自然會在你的舒適度內(nèi)行事,就像真正的好朋友一開始和朋友一起喝酒但都會在朋友快喝醉之前幫朋友攔酒一樣,因為作為朋友他知道你的界限和舒適度,同樣,你了解了朋友的舒適度,也自然要在他的舒適度內(nèi)行事,這樣,當你們遇到不同不一致時,把你心里的舒適度告訴對方,不要編理由和托辭,對待朋友不需要理由和托詞,只需要表達真實的感受并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感受,你就會最大限度的解決你和朋友之間的不一致,并且,你們之間會隨著歲月的流逝和打交道的增多越來越默契和友好。

洞察自己的模式,了解對方的模式,理解你們之間模式之所以不同是因為成長經(jīng)歷和閱歷經(jīng)驗不同,所有的不同都是合理的。這樣,雙方都在對方合理界限內(nèi)行事。

淺談“勵志的書有用嗎?”

戚 益

剛打開電腦到這里,看到置頂?shù)囊黄恼拢谑欠窒硪幌伦约旱臏\見供各位同學參考:

看了問題后面的很多回復,讓我越來越清晰地想到自己當年上大學時看了些許的勵志書,而一段時間后又對這些勵志書嗤之以鼻,甚至很氣憤,當時給自己看完勵志書后的收獲進行了一下總結(jié):1.緩解郁悶的心情,讓自己產(chǎn)生點激動。2.讓自己本來浮躁的內(nèi)心變得更浮躁,好高騖遠。3.為自己的表達增加一點談資和素材。此外,勵志書對于部分很有個性的大學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在某個成長階段中具有成癮性。綜合以上,當時得出的一個總結(jié)就是,讓自己好高騖遠更加浮躁的負面意義遠遠大于其他兩項正面意義,不過這是七八年前的總結(jié)了。

仔細想想自己似乎有四五年不看勵志書了,準確地說是只看書名、前言和目錄。就這個置頂?shù)念}目“勵志書有用嗎?”這里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想如下:

1.書本身無所謂有用無用,一定是取決于看的人,就像看這個網(wǎng)站文章的每個人看的文章都一樣,但絕對每個人的感受、收獲和對自己行為的指導意義是不完全一樣的。

2.勵志書是否有用的問題背后首先要解決的是,看書的人在看書之前對“看書”的期待和希望是什么?(1)你是希望緩解一下自己郁悶的心情,讓自己興奮起來,對前景充滿希望?(2)解決自己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想從書中找到解決你的問題的方法?(3)僅僅是當個故事書看,了解一下人家的趣聞軼事?(4)因為別人看,自己也得看看的從眾心理……

3.如果你的目的是(1)(3)(4),讀讀勵志書是完全可以達到你的目的的,而且勵志書的積極正面意義會潛移默化地讓你具備進取心、上進心和對未來的積極心態(tài)。

4.問題是第(2)個,毫不夸張地說,詢問“勵志書有用嗎”這樣問題的人絕大多數(shù)是希望從書中找到解決自己現(xiàn)實問題的方法、手段和工具。我想分享的是,這種

“期待別人來給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工具”的心態(tài)是不好的,能解決你自己問題的一定只有你本人,我們面對別人的思想、書籍、文章,甚至是有機會和專家當面溝通,我們抱有的心態(tài)應該是通過了解對方思考問題的思維模式來反觀自己思維模式中的“盲區(qū)”,也就是你能從別人那里得到的不是解決你問題的工具,而是能讓你更高效、科學地找到解決問題的工具的一面“鏡子”,這面鏡子讓你通過了解對方的經(jīng)歷、奮斗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后,能夠反觀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維模式、看待問題的角度、偏見、先入為主、恐懼心態(tài)、逃避心態(tài)等等,只有你真正發(fā)現(xiàn)了自己問題背后的問題后,你自然會想到解決你問題的方法、工具。

反過來想一下,要是通過看別人成功的故事自己也能成功,別人的故事能解決你的現(xiàn)實問題,世界早就進化到無比完美的地步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