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掃凈心塵,遠離煩躁(9)

聽南懷瑾講經(jīng) 作者:陳南


那么如何根治呢?最根本的就是要轉(zhuǎn)貪欲、欺騙、嫉妒為誠信、布施,方能自利利他。所謂施舍之手比乞求之手貴;所謂好施舍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在心態(tài)上還要人得如己得,隨喜功德——恭喜、祝賀超過自己的人,進而見賢思齊,取長補短。這樣,豈不皆大歡喜?關(guān)鍵是要有真誠的愛心。愛是恒久忍耐,是心懷慈悲;愛是不嫉妒,不做害人的事;愛是但愿你過得比我好,愛使灰冷的心田溫暖,使無望的沙漠中開放出一片希望的綠洲;愛是付出,也是得到。愛護眾生的人有福了,慈悲的人也就有福了。

少一點私心雜念就會活得更好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jīng)》

【譯文】: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則隨遇自在可以作為法則。

南懷瑾先生根據(jù)釋義解釋說,人類的痛苦、煩惱似乎永遠也沒有盡頭,一下成功,一下失敗,時而悲傷,時而喜樂,在生活里人們東突西竄,找不到一條出路。用老子的話說就是:道就是道,不生不滅,欲望太多的人就無法看透迷茫的前途,而平心靜氣,卻能夠靈敏活潑地勇往直前,這才合乎大地所具有的德性。人只有去除貪婪、無知和狂妄,學習大道包容萬物的胸襟,才會過得逍遙自在,無所為而又無所不為。人生在世,人們離不開名利這些身外之物,但也不能為它們而活,了解這點你才能受人尊敬,并成就一番事業(yè)。

欲望與生俱來。生命開始之時,欲望隨之誕生。餓了要吃飯,冷了要穿衣,這是人的本能。僅從生命科學而言,人類綿延不斷生息不絕,可以說欲望是生命的動力。生命停止,欲望則消失。從某種意義上講,有效地節(jié)制欲望,是構(gòu)建和升華生命內(nèi)涵、延伸和拓展生命長度的必由之路。這就不得不讓人們想起了性情淡泊,道法自然的莊子。

有一天,秋高氣爽,太陽已爬在半空,莊子還長臥未醒。忽然,門外車馬滾滾,喧囂非凡,隨后有人輕輕叩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