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到碰壁了才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沒有一個老師故意要害你,與你過不去。只是所處角度的不同,你覺得他們故意跟你找茬,其實老師的一些做法,我們當時不理解,等到畢業(yè)了,回頭想想,就完全明白他們的良苦用心了。另外,由于老師要面對的是幾百個甚至上千個學生,不可能與每個人都有很好的交流,錯過了與我們交心的機會。于是,就產生了誤解。
外表嚴厲、內心善良的王老師
我大學的時候有一個教我們專業(yè)課的老師,姓王。那個時候,就聽師兄們說這個王老師很嚴厲,過他的課挺難的,而且很“冷漠”,被學生們稱為系里的“四大名捕”之一(“名捕”指的是考試時逮學生,“故意”不讓學生過)。開始時有了這個印象,我對王老師也就沒有多大的好感。我大學時的成績是屬于那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我的課雖然不是每門都那么優(yōu)秀,但是至少都能及格的。因此,也就少了與王老師“交鋒”的機會。自然地,我也沒有入王老師“法眼”??梢哉f,大學時期,我們倆互不熟悉。至少,我知道有一個王老師,但是王老師可能那時對一個叫“林少波”的學生并無多少印象。
巧合的是,畢業(yè)論文導師朱老師與王老師關系很好,他們倆是系里專業(yè)課的兩大權威與支柱,有時自然地在一起聊天。大四快畢業(yè)的時候,朱老師無意中與王老師聊起我,還特別介紹了一下。于是,在論文答辯會上,我和作為專家組組長的王老師有了一次簡單的交流。當時我們也留了彼此的電話號碼。
2007年3月的一個夜晚,王老師給我來電話。我有點詫異。
原來,是中國教育電視臺的一個叫《高考導航》的節(jié)目,介紹全國一些高校的特色專業(yè),4月份準備做我們母校的,而且就是我當時所學那個專業(yè)。王老師作為學校的“優(yōu)秀教師”代表已經上了訪談了,因為節(jié)目需要再采訪一下“優(yōu)秀畢業(yè)生”代表,王老師當時就想到我和另一個師弟了。于是,我也有了上中國教育電視臺的經歷。盡管專訪做了有差不多半小時,但是最后節(jié)目播出時間只有十幾分鐘,但是我覺得還是很有意義的,至少以自己的努力與誠意為自己的母校做了一次宣傳。
后來,與王老師接觸的機會多了起來。他多次邀請我回母校給師弟、師妹做講座,告訴他們怎么做職業(yè)規(guī)劃、怎么讓大學生活過得更科學。好幾次,他把我推薦到別的學校上培訓班的課,由此我對外培訓的機會越來越多
就這么一來二去,我們倆的關系逐漸熟悉了起來,大學時彼此不熟悉,反而是在畢業(yè)后成了哥們兒般的師生關系。王老師也是一個“純爺們”,因此我們倆有時經常找機會一起吃飯喝酒。在幾次聊天中,王老師跟我說起了對現(xiàn)在學生的擔憂,也聊起了他幫助過的一些學生所取得的成績,還問我能不能幫著給現(xiàn)在的師弟師妹找實習或兼職的機會。
我終于明白,其實,王老師是一個外表嚴格、內心真正關心學生的老師。
上個月,經常跟我聯(lián)系的一個師妹在一天晚上網上聊天時,無意中知道我周末要去找王老師喝酒,說起她上課時看一本小說,結果被王老師沒收了的事情。周末時我和王老師吃飯,聊起了這個事兒,我知曉了整個事情的經過。后來,我找了我?guī)熋?,很嚴肅地對她說:“你上課看小說本身就是不對的,而且是王老師請外面的老師來給你們講課,對別人更是不尊重,王老師沒收你的書是對的。你不要把王老師的嚴格當成是對你的刁難。如果他不是關心你們的成長,放之任之,眼不見心不煩,何樂而不為不是真心為你們好,他干嗎非要操這個心?你自己想想就明白了?!?
我們很多人總是在擁有時不知道珍惜,往往把別人對我們的關心當成是對我們的刁難,等到有一天在社會上碰壁了,才后悔當時沒好好聽老師的話,后悔沒有好好學習老師教給我們的專業(yè)知識和為人處世的道理。因此,從現(xiàn)在開始,好好尊重你的老師,好好跟他們學習,體會他們的良苦用心,否則,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