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舉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現(xiàn)在有不少人因為資金的缺少,便聯(lián)合起來合伙創(chuàng)業(yè),有的最后很好,有的最后鬧翻了。許多經(jīng)驗都表明,選擇合伙創(chuàng)業(yè)就要注意很多東西,除了要依法合伙,比如按照國家的企業(yè)法規(guī)定的程序運作,來保證每一個人的合法權(quán)益外,還有比如財務上務必透明,而最關(guān)鍵的可能還是認識人的問題。一是你對于合伙人一定要知道底細,特別是他的人品、素質(zhì)要了解清楚,甚至要知根知底,這樣才可以選擇好的合伙人。這就是要知人。還有,雖然合伙人都成了股東,但是要明確責任分工,因為各人的才能不同,這同樣需要知人。二是還要知道自己,在這些合伙人、這些股東中自己是什么地位、什么才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等等。這樣你的企業(yè)辦起來,就有了很好的人際關(guān)系的基礎,而用好人是最重要的保證。
老子的智慧教誨我們?nèi)コ晒Φ刂褐?,成功地進行人際交往。祝大家取得成功!
第十一講老子智慧與人際交往中的定位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老子的又一種人際關(guān)系中的智慧,就是與他人交往中的"定位"的智慧,這個問題很重要,定位定不好,就是坐標系統(tǒng)沒有選好,那么怎么不出問題呢?我在這里講講定位中的"處下"的智慧。
定位中的"處下"
我們一般人的理念是高者貴者在上,低者賤者在下,老子在人際關(guān)系中講究"處下",也就是要自己處在"下方"、"下位"、"下層",高要以下為根基,貴以賤為根本。這是一種智慧的定位。
為什么呢?大家一想就知道了,因為大家已經(jīng)了解老子的理念了,這就是老子教導人們一切遵循道而行動,而道就是處下的,所以交往中也要選擇"處下"。
古代人群中間最高位的要算侯王了,《老子》的第39章、第42章中兩次解讀了同樣的例子,就是解釋古代侯王稱呼中的意義和智慧,就是要"處下",從而教導我們,侯王尚且要如此,其他人當然就可想而知了?!独献印返?9章說: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shù)輿無輿,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這段話在各種本子里多有不同,首先說一下其中的文字問題。其一,王弼本作"自謂",有的本子作"自稱"。其二,王弼本作"不谷",河上公本作"不轂"。其三,王弼本作"致數(shù)輿無輿",有的本子"輿"字作"譽","輿"通"譽"。有的本子據(jù)《莊子·至樂篇》所引,作"至譽無譽"。其四,"琭琭",是指玉的文采之貌;"珞珞",指石頭的堅硬不美的樣子。
這段話的意思大家理解也有不同,但大同小異,大體意思是:貴是以賤為根本的,高是以下為基礎的。因此侯王自稱為"孤"、"寡"、"不谷"。這不就是以賤為本嗎?不是嗎?所以最高的稱譽就是沒有稱譽,作為侯王最好不要表現(xiàn)自己,不要像玉那樣顯示它的光亮文采,寧可像石頭那樣堅實無華。
那么侯王為什么要自稱"孤"、"孤家"?自稱"寡"、"寡人"?自稱"不谷"?侯王自稱為"孤"、"孤家"就表明自己是孤獨的人。自稱為"寡"、"寡人",也表明我是孤獨者,還是一個寡德之人,也就是缺少道德的人。既然孤德、寡德,那么就希望臣民來擁護我,支持我。我們又常從文獻上看到,楚國的王自稱為"不谷"。什么叫"不谷"?"谷"就是善,"不谷"就是不善之人,就是才德不好的人。范應元注:"谷,善也,又百谷之名也。春秋王多稱不谷。"這也希望臣民來輔助自己。
盡管古代的王侯許多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但是人們在選擇這樣的稱呼時,最初的出發(fā)點就是表示,侯王"我"應該居于下位,"我"應該處下,"我"孤獨,"我"缺德,"我"能力不夠,因此希望你們大臣、百姓來幫助我,輔助我。這種"處下",就是"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尊貴的用卑賤的作為根本,高位的用下位的作為根基。大家想,有這樣的根本,有這樣的根基,不就是根深蒂固了?那么你的尊貴就不會倒下,你的高位就不會顛覆了。這"處下"之道不就是人際交往的一個寶?我們都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舟比喻為君王,水比喻為百姓;舟在上位,水在下位。如果你船上的高貴者經(jīng)常想到船下面的百姓的水,認識到這是我所以能高貴、高高在上的根本、根基、基礎,常常居上思下,處尊思賤,就不會發(fā)生危險。如果忘了根本、失去了根本,那么就危險了。
這些王侯的稱呼都不是老子起的名稱,但是他發(fā)掘出中間的含義和智慧。試想,王侯尚且要求如此,那么一般人可以想見,當然也更應該"處下"了。
大家也許覺得這一理念、智慧離開我們現(xiàn)代人太遠了,侯王的名稱與現(xiàn)代人有什么關(guān)系啊?其實不是這樣的,老子的理念與智慧還在我們的生活中,不過又是因為融化了,顯不出間隔距離,大家太熟知了,因此反而渾然不知其來源了。
比如,當下的市場經(jīng)濟中,大家都聽慣了一些套話。常聽說"消費者至上","顧客是上帝"等等。什么叫"消費者至上"?什么叫"顧客是上帝"?這不就是暗合老子的理念智慧了?在生產(chǎn)廠家、企業(yè)家、商家與消費者、顧客之間的關(guān)系上,你自己要"處下"。你要定位在下位層面,而要讓對方消費者、顧客處在上位層面,而且還要是"至上"層面。這就不僅在上面,而且是在最高處,就是"上帝"。
還有啊,政府的官員、公務員都自稱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務員"。什么叫人民的"公仆"、"勤務員"?人人都懂,那就是"我"在下位,人民在上位,我的地位不是高高地居于人民的頭上做官當老爺,相反"我"是人民的仆人、奴隸、勤務員。
老子如果聽到今人的這種理念,他一定會說:"然也,是也!"他也許會含笑地說:我的主張就是這樣的,處下!這就是道的所在,這就是應當遵循的道!
但是,今天商家中的一些人把"消費者至上"、"顧客是上帝"只看作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實心里在想,哪里真有上帝?誰看見了上帝啦?要真有上帝的話,我自己先是上帝!因此在行動上,他們認為,自己才是上位,消費者、顧客是下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所以有這么多的屢屢禁止不了的偽劣產(chǎn)品、假冒產(chǎn)品,不斷冒出來害人,吃了奶粉會變成大頭娃娃,喝了工業(yè)酒精做的白酒就中毒等等,真是層出不窮??!
還有一些官員啊,也并不真的甘心去做人民的"公仆"、"勤務員"。有人也許心里想,傻子才去做人民的"公仆"、"勤務員"呢!所以不就有這么多的、絡繹不絕的、層出不窮的一批批被揪出來的貪污、腐化、腐敗分子?老子對于這些只會冷笑一聲,他冷笑的是你們不遵守"道",不依循"處下之道",那么你們當然就會受到懲罰了。這就叫自食惡果,也就是自己吞下了不"處下"的惡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