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節(jié):自知者明

老子與百姓生活 作者:姚淦銘


有的人識人的本領(lǐng)太大了。管仲有一次和齊桓公商量攻打莒國的事情,這是軍事機密,非常保密。但結(jié)果是,不多久就在國內(nèi)傳開了要攻打莒國的消息。管仲是多厲害的能人,他自己沒有泄密,齊桓公也沒有泄密,那是怎么回事呢?查來查去,想來想去,沒有個結(jié)果。還是管仲高明,最后他想到了,國內(nèi)一定有一個智慧極高超的人。齊桓公想到了,有一天在一些服役的人中,有一個拿了木棒槌的人向臺上仔細地瞧著他倆,也許就是這個人。

后來終于找到那個人,叫東郭垂,管仲問他,是不是他說的,東郭垂也不隱瞞。

管仲這么聰明能干就是想不通啊,于是就追問他:我沒有說要打莒國,你為什么說攻打莒國?

東郭垂說:君子有三種臉色常常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來,一是欣賞音樂時的那種自得其樂的臉色,二是家里有喪事時的那種悲哀清凄的臉色,三是要用兵打仗時的那種嚴肅憤怒的臉色。那天我遠遠地看到,你在臺上臉上帶著嚴肅憤怒的表情,這是要用兵打仗的臉色。你嘆氣而不歌唱,談論的是莒國,你舉起手臂指向的是莒國。我私下考慮那些小諸侯國中,沒有降伏的不就只是莒國嗎?所以我說出了攻打莒國的話(《說苑》)!有意思的是,管仲、齊桓公沒有因為他泄漏了軍事秘密而處罰他,因為是他們自己泄漏的,非但沒有處罰他,而且賞識他的高智商,并賞賜給他俸祿。

我讀這個故事時,心里很有觸動。這個人識人的智商這樣高,而他只是一個在做苦力服役的人。他從動作、臉色上知道了管仲、齊桓公想打仗,而且準確地判斷出要打哪一個國,這甚至讓智商特高的管仲一時都想不出其中的道理來。

這兩個高智商的事,說明了什么呢?

一是說明了老子說的"知人者智。"(第33章)能認識別人,確實是一種心智、一種智慧。人際交往需要這種"智",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這種"智商"。

二是有"知人之智"的高智商的人,他們有時可以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聽,就能了解人,在無聲中聽到信息,在無形中看到信息,從而解讀出這個人、這個人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干了以后又會怎樣,等等。

三是老子的話雖然很簡單,但是他是對一種歷史的、現(xiàn)實的人際交往經(jīng)驗的總結(jié),而且可以一直指向未來,所以對我們生活在今天這個時段中的現(xiàn)代人依然有用。

那么有的人要問了,我們也許達不到像他倆這樣的高境界,那么我們用怎樣的方法去認識一個人呢?

我們先來看晉商的故事。山西的晉商最有名的是搞大票號、大商行,大家想一想搞金融的,都是每天要和大把大把的錢打交道的,那么選擇什么人來辦事、管理、操持就十分重要了,一旦不識人,用錯了人,有業(yè)就變成無業(yè)了。

據(jù)說他們考察一個人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雖然也就幾個字,但是令人感嘆認識人的到位。這些字就是:"遠"、"近"、"易"、"煩"、"危"、"卒"、"雜",等。

什么意思?這就是提供你去考察、認識一個人的視角、切入點、坐標系統(tǒng)。

比如第一、第二是"遠"、"近"這兩個方面,是教你遠距離、近距離地考察一個人。這個人當他一個人在外地很遠的地方辦事,沒有人監(jiān)督他時,他是怎樣辦事的,特別要考察他忠心不忠心、忠誠不忠誠。相反這個人他就近在你身邊辦事,看他什么呢?看他是不是尊重、敬重你,而不是因為親近而狎,就沒大沒小,骨頭輕了,態(tài)度不莊重。

還有三是"易",是干容易的事情,看他是什么表現(xiàn)。四是"煩",是干繁瑣的事情,看他是什么表現(xiàn)。五是"危",是干危險的事情,看他是什么表現(xiàn)。六是"卒",是面對突然發(fā)生的意外事情,看他怎樣對付。七是"雜",是面對紛雜亂麻樣的事情,看他怎樣處理,等等。

大家想想,這樣的不動聲色的考察,那多厲害??!這說明山西商人要干好自己的事業(yè),他們充分知道老子"知人之智"的重要,而且歸納出一套有效的"知人"的方法,這也是山西商人的"知人之智"。

那么,他們的智慧又從哪里來的呢?我后來發(fā)現(xiàn),他們是從傳統(tǒng)文化中來的。

《莊子·列御寇》中就這樣寫道:

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

近使之,而觀其敬;

煩使之,而觀其能;

卒然問焉,而觀其知;

急與之期,而觀其信;

委之以財,而觀其仁;

告之以危,而觀其節(jié);

醉之以酒,而觀其則;

雜之以處,而觀其色。

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這說得非常精警!第一條,是讓他到遠的地方去,觀察他是否忠誠。第二條,是讓他在近處,觀察他是否莊重謹慎。第三條,是讓他干繁雜的事,觀察他是否有才能。第四條,是突然發(fā)問,觀察他是否有知識。第五條,是給他一個緊急的期限,觀察他是否講信用。第六條,是委托他財物,觀察他是否仁義。第七條,是告訴他危險的事情,觀察他是否有節(jié)操。第八條,是在他喝醉酒時,觀察他是否不忘準則。第九條,是讓他混雜地相處,觀察他是否失態(tài)。用這九條去觀察,那么不好的人就被考察、區(qū)別出來了。當然賢者也分辨出來了。

你看,山西商人那些條條就是從這種智慧中化出來,并用來認識一個人的,這多聰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個寶庫,里面有價值的、可以為現(xiàn)代人利用的東西很多、很美妙!

知己者明

老子教導我們:"自知者明。"人際關(guān)系是自己和別人打交道,只了解對方一方不行,還要了解自己,深刻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就是一種明白、一種聰明、一種精明。

人人都以為了解別人是困難的,認識自己有什么難???錯!其實了解自己并不容易,有時比了解別人更困難!所以老子選擇了一個"明"字,好耐讀啊!

什么叫"明"???"明"是對著黑來講的,是對著盲來講的,"明"是眼力好,盲是喪失了視力。大家都知道看別人看得見,因為眼睛長在我身上;大家知道自己看自己的后背看不見,看自己的頭頂看不見,也因為眼睛長在我身上。這是自我的盲區(qū)。

老子的教導,讓你走出自我的盲區(qū),進入自我的明察中去,面對自我應該具有一種明智、一種聰明、一種精明。

那么,真的是這樣嗎?真的!我們來講一講國畫大師張大千,他很有自知之明。徐悲鴻曾經(jīng)稱贊他可以領(lǐng)五百年畫壇之風騷,然而張大千說了一番話:"當代的我國畫壇,人才輩出,我側(cè)身其中,常感得益良多。真的,不是說客氣話,能把山水竹石畫得清逸絕塵,我不及吳湖帆;論氣韻的剛?cè)嵯酀?,我不及潘心畬;明媚軟美,我不及鄭午昌;畫瀑布山嵐,我不及黃君碧;論寓意深遠,我不及陳定山、謝玉岑;畫荷菱梅蘭,我不及鄭曼玉、王個簃;寫景入微,不為方寸所囿,我不及錢瘦鐵;畫花鳥蟲魚,我不及于非闇、謝稚柳;畫人物仕女,我不及徐燕蓀;畫鳥鳴猿躍,能滿紙生風,我不及王夢白、王慎生;畫馬,則當數(shù)你徐悲鴻先生,趙望云當然也是佼佼者;還有汪亞塵、王濟遠、吳子深、賀天健、潘天壽、孫雪泥諸道兄無一不在我之上。徐先生說我能領(lǐng)五百年畫壇的風騷,我哪里擔當?shù)闷鸢。?張大千一口氣能說出二十多個畫家的名字和他們的藝術(shù)特點、風格,一連都說"我不及",此絕非虛情假意的人能夠做到的。藝術(shù)家自以為是,瞧不起別人的比比皆是。張大千能接著徐悲鴻的話,馬上隨口答出來,真是"卒然問焉,而觀其知"了,而且不僅觀到了其知,又觀察到了他自知之明之智。惟其如此,因此張大千能夠不斷完成自我的超越,終于成為一代宗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