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看,《老子》一書為什么又取名為《道德經(jīng)》?因為上半部分第1章是用"道"字開頭,下半部分第38章一開頭就講"德"。不過也有趣事,帛書《老子》甲本、乙本都是"德"篇在前,而"道"篇在后。再說,如果我們從另一種角度演繹,那么你要成功你就去尋找"道"吧!你要成功就要去重視"德"的修養(yǎng)吧!你要成功,你就借鑒人家成功的經(jīng)驗、經(jīng)典吧!你要成功就讀《老子》這本書吧!這書就是總結了人類的智慧,讓人們成功的經(jīng)典。這不就是構成了其中的邏輯關系:道--德--經(jīng)!這樣說來,這三個字就特別有意思了,只是因為這本書難讀懂,所以不太普及而已。
有朋友要問,那么"經(jīng)"是什么意思?"經(jīng)"是古代織布機上織布的直的經(jīng)線,橫的就叫緯線,織布的經(jīng)線比緯線重要。吃飯與穿衣又是人生的兩大要緊的大事情,因此"經(jīng)線"被古人看重。再說那個"典"字,是個象形字,像竹簡這些書籍放在幾案上。一個是重要的"經(jīng)",一個是重要的"典",后來就有了"經(jīng)典"一詞了,已用了幾千年了,一直用到現(xiàn)在,你看中國的一字一詞中間都有學問啊!而老子的書就是國際性的智慧經(jīng)典《道德經(jīng)》!
有為與無為
老子講成功有"有為"之道,也講"無為"之道。"有為"好懂,就是有所作為。"無為"不太好懂,其實是一種成功的高級智慧。
《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第37章)這是說,道永遠是不妄為的,然而又無所不能地有作為?!独献印酚终f:"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第63章)老子舉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車子有兩個輪子,輪子中間是空的,空是"無為"啊。但是正因為是空的,因此可以插上車軸,然后輪子可以滾動,可以載重,可以坐人,有了車子的"有為"了。這里就有"無為而無不為"的道道在里邊了,當然這僅僅是一個方面。
英國的李約瑟對于"無為"這個問題有著深刻的見解,他說:"'無為'的意思就是'不做違反自然的活動',亦即不固執(zhí)地要違反事物的本性,不強使物質材料完成它們所不適合的功能;在人事方面,當有識之士已經(jīng)能夠看到必歸于失敗時,以及用更巧妙的說服方法或簡單地聽其自然倒會得到所期望的結果時,就不去勉強從事。""無為,則是遵循事物的內在法則,根據(jù)客觀的實際條件而采取適宜的行動"。(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上海古籍出版社、科學出版社,1999年)如果我們這樣去領會"無為",那么確實對人們的成功是有很大的指導價值的。比如我們要保護好生態(tài)環(huán)境,就要"無為而無不為",要按照自然的道去辦事,否則就會人為地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的規(guī)律,遭受到自然的懲罰,如特大的洪水、沙塵暴的侵襲等等。人們不是已經(jīng)在一次又一次慢慢地覺醒了嗎?人們也會在挫折中漸漸體會到"無為而無不為"的深刻性的!
關于有為與無為,我想,陳省身先生就是今天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典型。
2004年12月3日,世界級的數(shù)學大師、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先生,以一個非常圓滿的成功人生告別了人世。他高壽93歲,是人瑞了。他成就很大,在國際上他的研究領域里,楊振寧稱他為歷史上的第五位杰出人物。在他去世之前的一個月,11月2日,國際小行星聯(lián)合會還將一顆小行星用他的名字命名。他的成功之道是值得好好研究的。我想,陳省身先生就是又一位處理好"有為"與"無為"的大成功者。
陳省身先生自己說過:自己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數(shù)學。我那個時候,在體育上跑不過男同學,甚至連女同學也跑不過,所以搞體育不行。但是我聽音樂呢,聽不懂哪個曲子美,哪個曲子不美,所以搞音樂也不行。最后我選來選去,只能搞數(shù)學。-這位大數(shù)學家講話很逗人,很幽默!
確實,他找到了一條恍恍惚惚的成功之路。你看,他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地選擇。體育我不能,音樂我沒這個才能,我適合搞數(shù)學,選擇對了。他從中國到德國,后來到美國,最后又回到祖國,從20多歲走上數(shù)學之路到93歲去世,他就是干數(shù)學這一件事,搞了70多年,專心致志,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這是他的"有為",其余的如名啊、利啊,他就不為。
他晚年住在南開大學,住所取名為"寧園"。他這樣說過:"我一般不參加別的活動,只做我的數(shù)學。我現(xiàn)在這個住所叫寧園,就有這么個意思。一個人一生中的時間是一個常數(shù),應該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中國人浪費時間的事太多(見《南方周報》2004年12月9日梁東元文)。"陳先生對于名利就看得很淡,2004年他一次就獲獎100萬美元,但是他淡泊地說:"這個錢對我已經(jīng)沒有用處了,所以我把這錢捐掉就是。"當記者問他那顆行星是否看成特殊的榮譽時,陳省身說:"好玩","好玩就是,不怎么要緊。"他還這樣說:"數(shù)學沒有諾貝爾獎是一件幸事",數(shù)學"這是一片安靜的天地,沒有大獎,也是一片平等的世界"(《南方周報》,李虎軍、南香紅文)。他的另一種"不為"也值得體味,比如1982年陳省身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立起美國數(shù)學研究所,他出任第一任所長,關于如何管理這個所,他有自己的理念。他說:"辦這個所最要緊的是把有能力的數(shù)學家找在一起,找來之后就不要管了,讓他們自己搞去"這就是一種無為而治,讓每個數(shù)學家自由地去研究,走向成功!這種做法正應合了老子所說的"無為",這種"無為"的管理智慧,實際上是從"無為"到"有為",是"無為而無不為"(第37章),對現(xiàn)代人是很有啟發(fā)意義的。
那么他在"有為"中又有哪些智慧呢?我在電視里聽到陳先生生前與記者的談話,很感動。記者問他在數(shù)學上的成功之道,沒有想到這位大數(shù)學家竟然是這樣說的:數(shù)學(幾何)好玩,玩嘛!數(shù)學(幾何)很美啊,很好玩!陳先生還用"炒木須肉"舉例,說時間炒得長了,自然也就熟悉了!-我初聽的時候先是一呆,這就是他的成功之道?然后再一想,恍然大悟,深為折服!《老子》就說過:"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第35章)大道出口好像淡淡的,其實這個成功之道是用不完的??!比如他對數(shù)學是"玩"、"好玩"、"審美"的,那么這是一種多么好的學習、研究的心態(tài)與心理驅動力?。∵@不就是古人說的,"學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嗎?這樣一來,他不知道什么是"苦"了,一切是在好玩、游戲、尋找并欣賞美的狀態(tài)下去學習科研。這看看很簡單,但是你要"玩"一年二年容易,你要這樣"玩"一輩子就不容易了!陳省身先生,他就是懷有一顆永遠不老的"童心",充滿著樂趣、熱情、好奇,游戲在自己的數(shù)學的桃花源中,最終走向了他輝煌的成功。可以想到,正因為他有這樣的心態(tài),所以陳先生既能"智者樂",又能"仁者壽",完成他極其美滿的大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