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節(jié):五味令人口爽

老子與百姓生活 作者:姚淦銘



王弼有個注釋說:"為腹者以物養(yǎng)己,為目者以物役己。"這太哲學(xué)了,人要活著就要靠外物來養(yǎng)活自己,保養(yǎng)自己,比如吃、穿等,吃飽了,穿暖和了,這就行了,這叫"為腹"。老子用"腹",來代表人的生存的基本條件。但是人活著千萬不能成為外物的奴隸,不能被外物奴役,不能被外物物化了,因為你是人,不是物!這就叫"不為目"!老子這里用"目"來代表了耳、口、心、行等,是說千萬不要讓五色把人的眼睛搞盲了,讓五味把口的味覺搞錯亂了,讓打獵把人的心智搞瘋狂了,讓難得的寶物把人的品行搞壞了(《老子》第12章)。今天不就有許多這樣被物化的人?貪于美食則被美食物化了,貪于金錢則被金錢物化了,貪于財產(chǎn)則被財產(chǎn)物化了,貪于女色則被女色物化了。

五味令人口爽

老子這里又說了一個道理:"五味令人口爽!""五味"是什么呀?五味就是酸、苦、辛(辣)、咸、甘這五種味道,也指醯、酒、飴蜜、姜、鹽這五種調(diào)味品,這里的醯就是醋。后來古代就把"五味"泛指各種味道和各種味道調(diào)和而成的美味食物了。什么叫"口爽"?爽,是差錯的意思,就是"毫厘不爽"中那個"爽"字的意思。這是說,口感、口味出了問題了!

你看,皇帝、諸侯、貴族們天天山珍海味,這就是五味調(diào)和的美食嘛。好不好?。慨斎幻腊?,可是老子說出一個道理:"五味令人口爽!"其實我們想一想,這個道理就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比如一個上海人天天有宴會,到后來會覺得越來越?jīng)]味道了,他覺得還是那個幾毛錢的酸咸菜有味道,多鮮美??!比如一個北京人日日有飯局,到后來都吃不出味道來了,他覺得還是那碗普通的炸醬面帶勁,有滋有味的!你看,這就叫"五味令人口爽!"老子的好多智慧就是從現(xiàn)實的生活中妙悟出來,提煉出來的。

我們來看看,和老子時代比較接近的那些飲食情況,可以驗證老子的觀點很有道理。

春秋五霸之一,齊國的齊桓公可以說吃遍了天下的美食,可是吃到最后真是"五味令人口爽",再也不感到"五味"的美妙了。面對著這些山珍海味,毫無滋味,于是他想到只有人肉沒有吃過,他想吃。他對人家說:"惟蒸嬰兒之未嘗!"太可怕了,本是好好的心靈,因為貪欲五味之美食,被一個邪念控制住了,被美食物化了!他的一個臣子易牙知道后,就投其所好,把自己的孩子殺了,蒸了給齊桓公吃。你看,這真是美食引出的禍害??!

貪戀美食帶來的禍害,還不僅如此,管仲臨死前曾勸告齊桓公,在他死后要齊桓公遠離四個人,其中一個就是易牙。管仲評論易牙,說:"人情沒有不愛自己的孩子的,易牙竟然不愛自己的孩子,將孩子蒸了給你吃,將來他對你也會真愛嗎?"齊桓公在管仲死后,開始確實聽從管仲的話,恨這四個人,并且罷了他們的官。不過沒有多久,老毛病又犯了,沒有美食實在難熬啊!易牙被罷了官后,沒有一個廚師比得上他的手藝,燒出來的飯菜沒有一個能像易牙那樣做得鮮美的。于是齊桓公再也忍不住了,忘掉了管仲臨死前的既定方針,重新起用了這四個人。自己的貪戀美食的欲望是暫時滿足了,但是闖下了天大的禍了。這四個人上臺以后,聯(lián)合起來作亂,把齊桓公包圍在一間小房子里,不讓他出來。他餓了,不準給他送食物,他渴了不準給他水喝。一個一國之君備受饑渴之煎熬,這時他一定會反思到許多許多的人生問題的,當然其中必有人生與飲食的問題。好不容易,有一個忠心耿耿的宮女,終于從一個小洞里鉆了進來,告訴他:"四個人已經(jīng)分掉了齊國,道路已經(jīng)十天不通了,飲食將再也得不到了。"這位國君聽了,心里好傷心,好傷心啊,他是一代叱咤風(fēng)云的霸主,到了如此地步,因此就自己用頭巾包頭而自殺了。好慘啊,死了很多天了,也沒有人知道,后來看到這小屋的門里怎么爬出這么多的蟲子啊,進去一看才知道"桓公之死也"。歷史實在是一個鐵面無私的諷刺家,一個特大的美食家竟然最終因為無食無飲而餓死!太讓人感慨了!

再回想到那個飲料,比如那酒,喝過頭了,也是一樣的"令人口爽"!酒喝多了,最后就不是酒了,像沒味道的白開水了?,F(xiàn)代人常聽見,老婆罵丈夫酒鬼,不說喝酒,而是說:"你又到哪兒去喝馬尿了?"你看,這位女性太智慧了,喝酒一過了頭,美酒就成"馬尿"了!其實真比馬尿還不如,它讓人開車闖禍啊,它讓人酒精中毒?。?/p>

中國的文字太講究了,太可以咀嚼了,你看一個"丑"字怎樣寫呀?繁體字寫成"醜",一面是個"酉","酉"就是酒壇子,也就指酒;一面是個"鬼";酒喝多了就不像個人了,而成了"鬼"了,成了"酒鬼"了,那"鬼"不是很"丑"嗎?酒這個東西,古人有一種傳說,說是儀狄發(fā)明的,他獻給大禹,大禹一嘗,"飲而甘之",說好甘美啊!不過,他卻疏遠了儀狄,要斷"絕旨酒",因為他覺察到飲用這樣的酒,確實很誘人,但是正因為誘人,也就會使人流連忘返,而一旦沉溺其中,不是一件小事了,后果不堪設(shè)想。大禹很有洞察力,據(jù)說他已經(jīng)預(yù)料到后世必有因酒而亡國的人。后來夏桀、商紂王不就是那樣沉溺于飲酒,把國家都喝光了?當然這不是全部的原因,但是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值得反思。

老子的這個飲食之道很清楚,也不復(fù)雜,但是歷來聽進去的不多,努力去實踐的尤其困難,特別是那些權(quán)貴人物,那些大款們,他們擁有這么多的美食,為什么不享受一番?為什么要割愛?這實在太難了。

從古到今,熊掌可是著名的美食,而且也是難得的美食,有幾個人能吃到它們呢?《孟子·告子上》里邊就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你看,魚當然不能和熊掌相比了。劉向《新序》中說到,商代的"紂王怒熊羹不熟而殺庖人"。元代的《飲膳正要》就記載"熊湯"、"熊肉羹"是"聚珍異饌"。

有意思的是《左傳·文公元年》記載一段趣事:楚國的楚成王因為挑選太子不慎重,結(jié)果其中一個兒子不服,發(fā)起了一場宮廷政變,讓叛亂軍隊把他的父親楚成王包圍在宮廷里,準備殺了他。這時候,那位楚王提出一個請求:"兒子,讓我吃了熊掌再去死吧!"這真是一個昏聵的楚國之君,又是一個極其浪漫的美食家,他對熊掌可以說是生死之戀了!浪漫的事還沒完,他的兒子還不答應(yīng)他吃熊掌,結(jié)果帶著深深的遺憾上吊死了。于是給他封了個謚號,叫"靈",但是他死不瞑目,大家一看不行啊,怎么辦啊?那就給他換個謚號,叫"成"吧,神奇發(fā)生了,這位國君居然原來不合上的眼睛,馬上合上了!為什么呢?原來謚號"靈"是個惡謚,"亂而不損曰靈",就是說你是個無道的昏君。他不愿意死后被人稱為昏君,因此就是死不瞑目。后來改了個"成"字,這是表揚性質(zhì)的,"安民立政曰成",于是他合上了眼。歷史學(xué)家寫得太生動,太有聲有色了,令人忍俊不已,叫后來的人讀了真佩服一支生花妙筆??!不過這里還有智慧,因為熊掌這東西,你想要煮熟多不容易啊,那時候沒有高壓鍋啊,所以得花好長的時間,歷史記載好多廚子因為到了王公貴族要吃熊掌的時候,還沒有煮熟,就被殺了,多可惜啊!所以,楚成王提出的要求的深層可能還伏有一計,即是利用煮熊掌的時間很長,希望有救兵來改變局勢。可是對方也不笨呀,當然不會同意的。熊掌啊,熊掌,要說的太多了,令人感慨不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