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言:噩夢日本(3)

日本恐怖電影 作者:(美)杰伊·麥克洛伊


代表性文本包括:本多豬四郎的《哥斯拉》(1954)及其后超過二十部的續(xù)集,包括《空中大怪獸Rodan》(1956)、Mothra(1961)、《空中大怪獸Dogora》(1965);《大怪獸Gamera》(導演:湯淺憲明,1965)及其續(xù)集;《大魔神》(導演:安田公義,1966)及其續(xù)集。

大怪獸電影屬于最易被識別的日本電影之一種,它在調動(mobilisation)眾多社會焦慮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對快速工業(yè)化導致的大規(guī)模破壞、生物物種突變和環(huán)境污染的憂慮 提供了完美舞臺。由于日本是唯一一個曾經遭受原子彈襲擊的國家,隨后又受到美國軍隊在太平洋軍事演習(包括原子能測試)的毒害,因而,這些影片中的變異生物來自水上或天空,就再自然不過了。這些怪獸蓄意(有時是無意地)毀滅主要的城市中心區(qū),同樣也能夠理解。在這些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中,東京尤其一再受到不斷破壞,這個母題受到了評論者的明顯關注,并體現(xiàn)于一系列文本之中,包括達利爾·威廉·戴維斯(DarrellWilliamDavis)所寫的《拍攝日本 具有紀念意義的風格、民族認同和日本電影》(PicturingJapaneseness-Monumen?鄄talStyle,NationalIdentity,JapaneseFilms)以及米克·布洛德里克(MickBroderick)近期出版的文集《原子彈被爆幸存者電影:日本電影中的廣島、長崎和原子彈影像》(HibakushaCinema:Hiroshima,NagasakiandtheNuclearImageinJapaneseFilm)等書中。

此外,這類影片還一再描繪科學家和軍隊之間的摩擦 這種沖突經常導致打敗怪獸的時機被延誤 對于電影傳統(tǒng)源于一個曾在原子彈爆炸的“地面零點” 上進行大規(guī)模工業(yè)、科技和經濟發(fā)展的國家,以及歷史上日本人曾因為科學和戰(zhàn)爭的最致命結盟而受害這樣一個身份而言,這是一個完美的情節(jié)設計。在同時對原子彈災難和快速工業(yè)化的憂慮的大背景下,大怪獸電影頗像1950年代的美國怪獸電影,例如戈登·道格拉斯(GordenDouglas)的《X射線》(Them!,1954)和伯特·I.高東(BertI.Gordon)的《開端或結尾》(TheBeginningofTheEnd,1957)。這兩類電影傳統(tǒng)都描繪了一種社會 文化焦慮,這種焦慮被馬克·揚科維奇(MarkJancovich)在著作《理性的恐懼:1950年代的美國恐怖電影》(RationalFears:AmericanHorrorinthe1950s)中描繪為對“社會發(fā)展和科學、技術以及文化的發(fā)展過程” 的焦慮。此外,大怪獸電影盡管明顯針對的是兒童市場,而且大怪獸還被描繪成是日本列島的守護者 ,它卻仍然屬于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專題電影(forum),在這類專題電影中,對人類的威脅所產生的人性恐懼,被投射于種種投入了作戰(zhàn)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從未被完全消滅的想象性怪物中。

啟示錄電影(Theapocalypticfilm)

代表性文本包括:《世界大戰(zhàn)爭》(導演:松林宗惠,1961);深作欣二的《復活之日》(1980)和《大逃殺》(2001);《爆裂都市》(導演:石井聰亙,1982);《漩渦》(導演:Higuchinsky,2000);《回路》(導演:黑澤清,2001)。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