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重要的,是無論哪一種禮拜,這板牌(即靈牌)事實上表示小型的墓石。這是進化上有興趣的事實。不過這進化與其說是日本的,不如說是中國的。神道的墓地的簡單的墓標,是亡靈形的木頭,或者是神木,但是老式的佛教墓地的墓石,其形如靈牌。大凡靈牌為要表示男女的性別和年齡,形狀各自略有差異,墓石亦然,其形亦略有差異。
一家的神壇內(nèi)的靈牌數(shù),通常不超過五個至六個。因此家中只有祖父母,父母以及最近死的人的靈牌。但是遠祖的名字,則記在卷軸里,藏在佛壇或神壇中。
不論家族的禮拜儀式如何,祖先的靈牌前,是要天天祈禱,天天供食物的。食物的種類及祈禱的性質(zhì),視一家所信仰的宗教而定,但是祭祀的主要義務,則是家家一樣。無論有甚么事情,這義務是不能漠視的。因此當時通常由年長者或一家的婦女來執(zhí)行。但是在公共的場合,例如親族集合在一家舉行周年時,便不這樣了。這時候祭祀是由一家之長執(zhí)行的。關(guān)于供給食品的器皿及食物給眾神的老習慣——曾經(jīng)是日本的每一個家族的習慣,現(xiàn)在還保存在神道的家庭的習慣——薩都爵士這樣說:“這些祭祀諸神的儀式,最初由一家之長執(zhí)行,后來交給一族的婦女們”。(古日本的祭祀“Ancient Japanese Rituals”)關(guān)于古儀式,我們也可以知道在極古的時候,這事情也為了便利起見,交給婦女們?nèi)プ?。這義務成為一家的年長者——祖父母——的事情時,管理祭品的人通常是祖母了。在希臘羅馬的各家庭,舉行家族的儀式,好像也是家長的責任,不過我們知道,婦女們也是參加的。祈禱既無冗長的儀式,也沒有命令式的規(guī)則,也沒有甚么嚴肅的地方。祭品是從家庭的食物里選出來的。在口中低念的祈詞,是簡單的。這儀式看上去雖很無聊,但這實行決不是可以輕視的。恐怕做夢也不會忘記供祭品給死者之靈,只要家族存在,這事是一定要做的。
要詳細敘述家庭的禮拜儀式,需要許多篇幅——并非因為它復雜,而是因為和西洋人的經(jīng)驗大相差異,視一家的宗派如何而異的緣故。細目可不必去研究吧,要在考察那是哪一派的宗教,同時考察那信仰的時候,要和人的性格及行為關(guān)聯(lián)起來。不過除了這家族的禮拜外,別無更真的宗教,也沒有更使人感動的信仰,這一點是深深銘記的。因為這信仰認為死人依舊是一家的一分子,因此他還是需要子女近親的愛情及尊敬的。在那恐怖強于愛情的黑暗時代——在那想使死者的陰靈喜悅的欲望,主要由畏懼死人發(fā)怒的心發(fā)生的時代——開始的這個祭祀,終于發(fā)達為愛情的宗教,至今不變。死者在要求著愛情,冷淡死人的殘酷的,死者的幸福視生者如何履行義務而定,這樣的信仰,是將那最初畏懼死人動怒的恐怖心完全拋棄了的信仰。他們并不認為死人是已經(jīng)死了的,他在曾經(jīng)愛過他的人們間,仍舊存在的。人的眼睛雖然看不見,死者還是守護著家,注意著住者的安寧。又每晚在神壇的油燈的光內(nèi)飄浮著,那油燈的火焰的搖晃,就是死人在那里動著。死人大抵住在寫有文字的靈牌里面——有時給與靈牌以生命——使它變成人的肉體,為幫助生者,安慰生者而回到現(xiàn)世。死者就從神壇見聞一家發(fā)生的事情,和一家共喜愛,聽周圍人們的聲音,得到溫情,便會快樂。他們雖然要求愛情,但是一家朝夕的行禮,也足夠使他們歡喜。他們又需要食物,但只要食物的精氣就夠了。他們只對于每天向他們行禮這回事情是嚴格的。他們是給與生命,給與財富的。一家之有今日,是靠了他們;指導今日者,也是他們。他們又代表著民族的過去,和民族的一切犧牲;生者現(xiàn)在所有的,都是他們所賜。然而他們所要求的東西,倒非常的少。只要把他們當做一家的建立者,保護者,而以這樣簡單的話表示謝意就行了:“尊貴的靈呀!對你不分晝夜給予我們的幫助,接受我們恭敬的感謝吧。”忘記他們,冷淡他們,就是邪心的證據(jù)。又以行為侮辱他們,以惡事玷污他們的名字,這是最大的罪惡。他們是代表著這民族的道德行為的,否定道德行為者,就是否定他們,這種人是屬于野獸之列,或者墮落到更低的地方。他們死人代表著無文的法律,社會的傳統(tǒng),以及人們對于人們的本分,犯這些事的人,就是對死者犯罪。最后,他們又代表著眼睛看不見的神秘的世界,從神道的信仰來說,至少他們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