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節(jié):諍諫惠王 斥責(zé)白圭(5)

孟子傳 作者:曹堯德


孟子清楚地看到了梁惠王思想的進(jìn)步,喜歡他這種坦誠的品格,笑道:“只要施仁政于民,方圓百里之小國,亦可王天下,更何況魏系大國呢?陛下廣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使百姓不失農(nóng)時地深耕細(xì)耨,閑暇時間,則以孝悌忠信之德教育青少年,使之入則事父兄,出則助長上。倘能如此,哪怕是手持棍棒,也足以抵?jǐn)城?、楚之堅甲利兵了……?/p>

聽了孟子的話,梁惠王疑惑不解地說:“寡人魯鈍,難解其中道理,懇望夫子明教!”

孟子解釋說:“陛下請想,那秦、楚欲行霸道,無時不在征兵,征役,奪其民時,民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致使父母凍餒而死,兄弟妻子?xùn)|逃西散。秦、楚之民既陷溺于痛苦的深淵之中,大王興兵討伐,有誰還會再與大王的仁義之師相抵抗,正所謂。仁者無敵于天下!……”

孟子主張,對于刑罰的施為,應(yīng)以省略為上,不可太苛重,法治并非與王道相反,法治也是王道的治國之術(shù),“刑法承于下,而后仁義興于上。法令者,賞善禁淫,居理之要”。“有刑罰而無仁義,則人怨,怨則怒也;有仁義而無刑法,則人慢,慢則奸起也。本之以仁,成之以法,使兩道而無偏重,則治之玉也”。孟子說“省刑罰”,并未說“去刑罰”,可見儒家提倡仁政,并不排斥法治。

薄稅斂是減輕國家的稅賦,減輕公府的公費(fèi)、規(guī)費(fèi)和臨時的稽征。否則征斂太多太重,等于殺雞取卵,弄到民窮財盡,野有餓殍的地步,則無從征斂矣。孟子認(rèn)為,能夠薄稅斂,則藏富于民,國家自然富足,國庫自然充裕。

不奪農(nóng)時地使民深耕細(xì)耨,改良耕作技術(shù),不斷地增加生產(chǎn)和收入,則是富民強(qiáng)國的根本。

“仁者無敵”,是孟子所堅信的政治信念,有人認(rèn)為這太迂腐而不切實際,其實,孟子何嘗不知道現(xiàn)實中的種種艱難,何嘗不知道這種想法是不易獲得共鳴的,只是他知道得更清楚,倘若凡事只循著現(xiàn)實的需求去做,只投合一般人的想法,那么這個世界只會日趨野蠻,而人類的前途也就愈演愈暗淡了。因此,孟子并不是故意自命清高,而是在關(guān)心人類,關(guān)心文明之下,眼睛舉世滔滔,便不自禁地產(chǎn)生對抗現(xiàn)實,堅持理想的勇氣。

白圭名丹,乃梁惠王之心腹重臣。這是一個投機(jī)取巧的家伙,他用“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辦法,遇到熟年,收取谷物,售出絲、漆,遇到荒年,便售出糧食,收進(jìn)帛、絮,因而成為魏國的巨商大賈,其富賽過惠王。他自認(rèn)為經(jīng)商如伊尹、呂尚用謀,孫子、吳起用兵,商鞅行法,并說他經(jīng)商的要訣是“智勇仁強(qiáng)”四字?!爸恰本褪菣?quán)變,“勇”就是決斷,“仁”就是要能“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強(qiáng)”就是要能守時機(jī)。他見梁惠王頻頻與孟子接觸,生怕孟子奪寵,于是變著法欲將孟子擠走。孟子不是主張“薄稅斂”,稅率“十分抽一”,以減輕百姓的負(fù)擔(dān)嗎?一天,白圭故意來給孟子出難題,問道:“我欲行二十抽一之稅率,豈不比先生那‘十分抽一’更有利于民嗎?”

孟子知其來意,自然不會示弱,斥責(zé)道:“二十抽一,乃貉國之道也!倘有萬室之國,只有一人制陶,這能行嗎?”

白圭不解其意,老實地回答說:“不可,萬室之國,一人制陶,必不夠用?!?/p>

孟子說:“貉國五谷不生,惟生稷糜。無城郭、宮室、宗廟、祭祀之禮,無外交往來致送饗宴之儀,亦無各種衙署官吏之費(fèi),故二十取一足矣。無君臣祭祀交際之禮,是去人倫;無衙署官吏,是無君子。如今之中國,去人倫,無君子,如何行得通呢?制陶者不足,尚無法為國,更何況無人倫、無君子呢?稅率欲比堯舜之十分抽一者輕,是大貉小貉也,欲比堯舜之十分抽一者重,是大桀小桀也?!?/p>

白圭本欲來討便宜,結(jié)果卻討了個沒趣,悻悻而歸。但他并不甘心,一日又以自己擅筑堤防的長處來向孟子炫耀,竟恬不知恥地說“丹之治水也逾于禹”。既“逾于禹”,你孟子自然不足掛齒。

孟子聞后冷冷一笑,這是輕蔑的笑,嗤之以鼻的笑,笑過之后說道:“先生錯矣。禹治水,順?biāo)裕慌c水爭勢,掘九河,注之于海,疏濟(jì)、淮,導(dǎo)之于江,洪水得治,萬民安居。今先生一治水,筑堤防,乃以鄰為壑,何敢與神禹相比!……”

白圭又弄了個大紅臉,尷尬得無地自容。

原來戰(zhàn)國時各大國普遍建筑大規(guī)模堤防,只是為了本國的利益,所謂“蓋堤防之作,近起戰(zhàn)國,雍防百川,各以為利”。當(dāng)時齊國和趙、魏是以黃河為界的,趙、魏兩國的地勢較高,齊國的地勢低下,黃河泛濫時齊國遭受的災(zāi)難就較嚴(yán)重,齊首先沿黃河離開二十五里地筑了一條長堤防,以防止黃河的泛濫。自此,“河水東抵齊堤,則西迄趙、魏”,使得黃河泛濫之水沖向趙、魏兩國而去,于是趙、魏也照此筑堤,河水在兩岸堤防間五十里寬闊地帶時來時去,所以孟子斥責(zé)白圭筑堤“以鄰為壑”。

照這個趨勢發(fā)展下去,梁惠王有可能接受孟子的仁政主張,孟子的仁政學(xué)說有可能首先在魏國得以實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