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聲震學宮 譽滿鄉(xiāng)里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p>
——《孟子?離婁下》
孟母“斷機”和“觀獵”兩件事,雖內(nèi)容不同,手段各別,但在“教子”這個問題上,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自此以后,小孟軻在學宮里的學業(yè)成績,猶如雨后春筍、參天的白楊,蒸蒸日上,并接二連三地發(fā)生了幾件聲震學宮的事,這幾件事像陣陣狂風撲向湖面,掀起了層層波瀾,平靜的學宮動蕩起來。
按照學宮里的課程設置,讀完了《詩》便讀《論語》。春節(jié)過后,小孟軻上了三年級,開始讀《論語》了。
開學的第三天,課堂上就炸了鍋。先生講解《論語?學而》的第十一章,原文為: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先生解釋道:“孔子說:當他父親活著的時候,因為他無獨立行動的權力,便只有觀察他的志向;他父親死了以后,就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長期不改變父親的觀點、主張和作法,便可以說是孝了?!毕壬忉屩笫侵v解,對學生進行“孝”的教育。正當這時,孟軻提出了疑義,他說:“天下之為父者,其道豈能全都正確無誤,正確者理當無改,錯誤者亦無改,豈不就要禍國殃民,遺害無窮嗎?……”
先生被問得語塞,臉漲得紅如落日,額頭上滲出了涔涔汗珠。大家都在屏息凝思,課堂上靜極了,哪怕是有一根繡花針落地,也會叮當作響。
稍停片刻,孟軻接著說:“上古時候,洪水為患,鯀奉帝堯之命而治水。他逆水之性,筑堤堙障,因方法悖謬,且又迷信息壤,結果愈治反倒水患愈甚,為害更大,使億萬人的身家性命毀于一旦,最后屈死于羽淵。禹奉命繼父任治水,他治水順水之性,不與水爭勢。水性就下,導之入海。為達此目的,高者鑿而通之,卑者疏而宣之,奔波十三年,終于治平了九州水患,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倘禹‘無改于父之道’,天下人盡為魚鱉,哪里還會有今日之蒼生黎民,大千世界!……”
秦漢以前,師生關系是互敬互愛,相互平等的,無后來的“師道尊嚴”,師生之間可以自由地發(fā)表意見,爭論問題,孔子說過:“當仁,不讓于師?!辈⒁宰约旱膶嶋H行動為后人做出了表率。這位先生見孟軻言之有理,便予以肯定,但他有一點不明,坦誠地提了出來:“圣人之言,豈能有過!”
孟軻說:“陳司敗曾問孔子,魯昭公是否知禮,孔子偏袒說‘知禮’。陳司敗對此不滿。按周禮規(guī)定,同姓不得成婚,魯君娶吳女為夫人,魯、吳同姓,故不稱吳姬而稱吳孟子。陳司敗說:‘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孔子聞知后說道:‘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孔子自己也承認偏袒魯昭公是錯誤的,焉能說圣人無過?”
這位先生說,“道”有時候是一般意義的名詞,無論好壞、善惡,都可叫做道。但更多時候是積極意義的名詞,表示善的好東西。這里應該這樣看,系指其“合理部分”。這一見解,孟軻仍不同意,他說:“既如此,便當永遠無改,何以要說‘三年’呢?”
在學習過程中,對古人、對書上所寫的內(nèi)容,對先生的講解,孟軻曾做過多次類似的評論和批評。試舉幾例,聊以證明。
《論語?為政》的第十六章,孔子說:“攻乎異端,斯害也已?!保ā芭u那些異端邪說,禍害就可以消滅了。”)而在《論語?公冶長》的第五章,當有人評論說“冉雍這個人雖有仁德,但卻沒有口才”時,孔子說:“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何必要有好口才呢?強嘴利舌地同人家辯駁,常常被人家討厭。冉雍未必仁德,但為什么要有好口才呢?”)孟軻認為,這二者是矛盾的。任何一種正確的理論、學說,都是在與異端邪說的斗爭中發(fā)展起來的,即所謂“不破不立”。這個斗爭、這個破的主要方式就是辯論,沒有好口才,怎么能進行辯論呢?好比是兩軍交戰(zhàn),沒有好武器,怎么能夠獲勝呢?既然這異端邪說是禍害,它影響正確學說、理論的發(fā)展,與之斗爭,便不能顧慮重復,畏首畏尾,要大刀闊斧,要置其于死地。欲達此目的,就必須得有好口才。
孟子的一生,以善辯著稱,孩子時期,就已經(jīng)初露鋒芒。
《詩經(jīng)》上有三句詩:“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保ā坝芯茰u的臉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眸子流轉得媚呀,好似潔白的底子上畫著美麗的花卉?!保┳酉膯柨鬃舆@三句詩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說:“繪事后素?!保ā跋扔邪椎鬃樱缓螽嫽?。”)子夏進一步理解成“禮后乎”?(“是否是禮樂的產(chǎn)生在仁義之后呢?”)孔子聽了,大加贊賞,說道:“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矣?!保ā安飞萄?,你真是能啟發(fā)我的人?,F(xiàn)在可以同你討論《詩》了?!保?/p>
孟軻認為,孔子的解釋太穿鑿,牽強附會,子夏的理解則更是滑稽可笑。這三句詩本來是描寫美女的笑和眼睛的,與底子和花、禮樂和仁義毫無任何關系。
這是《詩·衛(wèi)風·碩人》中的三句。衛(wèi)莊公的夫人姜氏是一個美人,她初嫁到衛(wèi)國來的那天,就給了衛(wèi)國人一個深刻印象,這首詩便是描寫這一印象的。全詩共四節(jié),其中的第二節(jié)是集中描寫姜氏的美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