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侯、溫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左右:
十四日劉一、名四來,安五來,先后接到父大人手諭及洪弟信,具悉一切。
靖江之賊現(xiàn)已全數(shù)開去,竄奔下游,湘陰及洞庭皆已無賊,直至岳州以下矣。新墻一帶土匪皆已撲滅,惟通城、崇陽之賊尚未剿凈,時時有窺伺平江之意。湘潭之賊,在一宿河以上被燒上岸者,竄至醴陵、萍鄉(xiāng)、萬載一帶。聞又新裹脅多人,不知其盡竄江西,抑仍回湖南瀏、平一帶。如其回來,亦易剿也。安化土匪現(xiàn)尚未剿盡,想日內(nèi)可平定。
吾于三月十八發(fā)岳州戰(zhàn)敗請交部治罪一折,于四月初十日奉到朱批“另有旨”。又夾片奏初五鄒鰅被火燒傷、初七大風壞船一案,奉朱批“何事機不順若是,另有旨”。又夾片奏探聽賊情各條,奉朱批“覽。其片已存留軍機處矣”。又有廷寄一道、諭旨一道,茲抄錄付回。十二日會同撫臺、提臺奏湘潭、寧鄉(xiāng)、靖江各處勝仗敗仗一折,茲抄付回。其折系左季高所為。又單銜奏靖江戰(zhàn)敗請交部從重治罪一折。又奏調(diào)各員一片。均于十二日發(fā),六百里遞去,茲抄錄寄家呈父、叔大人一閱。兄不善用兵,屢失事機,實無以對圣主。幸湘潭大勝,保全桑梓,此心猶覺稍安?,F(xiàn)擬修整船只,添招練勇,待廣西勇到、廣東兵到再作出師之計。而餉項已空,無從設(shè)法。艱難之狀,不知所終!人心之壞,又處處使人寒心。吾惟盡一分心作一日事,至于成敗,則不能復計較矣。
魏蔭亭近回館否?澄弟須力求其來。吾家子侄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不許坐轎,不許喚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糞等事,須一一為之;插田蒔禾等事,亦時時學之。庶漸漸務(wù)本而不習于淫 矣。至要至要,千囑萬囑。
兄國藩草
評點:守耕讀之家本色
四月初二日,曾氏親率陸勇八百、戰(zhàn)船四十號,在靖港與太平軍打了一場大仗。靖港是湘江邊的一個碼頭集市,南距長沙城約一百里。一個多月前,一部分太平軍由林紹璋帶領(lǐng),從湖北返回湖南,扎老營于靖港,然后分支攻下寧鄉(xiāng)、湘潭城。四月初一日,塔齊布、彭玉麟率水陸兩軍打湘潭,大獲全勝,一舉收復湘潭城,但曾氏自任統(tǒng)領(lǐng)的這場靖港之戰(zhàn),卻以全軍潰敗而結(jié)束。交戰(zhàn)不過一頓飯工夫,先是陸師潰逃,緊接著水師棄船上岸奔逃。二千水陸湘勇,幾乎無人堅守陣地,曾氏氣憤得親自執(zhí)劍攔阻,也絲毫不起作用。曾氏自出師以來戰(zhàn)事一直不順利,在岳州附近屢遭太平軍的打擊,戰(zhàn)將陣亡多員,船沉沒數(shù)十號,不得已從岳州退到長沙城外。湘軍出師不利,備受與之有隙的綠營官兵恥笑。靖港之敗,不僅敗得一塌糊涂,而且前線司令就是他本人,連分擔責任的人都沒有。曾氏自覺辜負朝廷的信任,也愧對家鄉(xiāng)父老,遂投水自殺,幸而被部屬救起。這時,塔、彭湘潭大捷的喜訊傳到靖港,曾氏的心才安定下來。戰(zhàn)事結(jié)束后,他向朝廷上請罪折。湘潭的勝仗抵消了他的失敗,朝廷因此并未治他的罪。他打疊精神,重起爐灶。
先年五月,歐陽夫人在其兄歐陽秉銓的護送下,帶著二子四女,從京師一路輾轉(zhuǎn)回到湘鄉(xiāng)老家。幼女曾紀芬在其耄耋之年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沿途風鶴多警,幼弱牽隨,太夫人勞瘁甚至?;菝粼谥鄞螏资ё隳缬谒夷妇艘姸鲭U。”
這里說所的惠敏即曾紀澤,他死后謚惠敏。道光二十年他隨母親進京時才一歲,而今已是十三四歲的翩翩少年郎了,他的四個妹妹分別為十歲、九歲、七歲、二歲,弟弟紀鴻五歲。白楊坪曾氏祖宅,頓時人口大添,連同曾氏諸弟的兒女在內(nèi),估計當在二十人左右。對這一群小兒女的教育,遂成為家族中的大事。
曾府在家中開館延師,信中提到的魏蔭亭即為曾府塾師。據(jù)曾紀芬回憶,曾家的女孩子也和男孩子一樣讀書,她在十一歲的時候就讀過《幼學》《論語》。除這種智育外,曾氏似乎更注重德育。他在這封信的最末一段中所說的,守先人耕讀家風,不要有半點官氣,不許坐轎,不許喚人添茶,要拾柴收糞,學習插田蒔禾等等,都屬于德育的范圍。
讓子孫保持耕讀之家本色,過常人儉樸勤奮日子,不染官宦子弟的紈绔習氣,這是曾氏教誡子侄輩的一個重要話題。他常將這些話掛在嘴邊,不停地嘮叨著。曾氏的如此家教既體現(xiàn)了他遠過庸常的眼光,也體現(xiàn)了他對子孫的深厚永久的關(guān)愛。
早在戰(zhàn)國時代,有識見的人就已經(jīng)看到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普遍社會現(xiàn)象,規(guī)勸做父母的不要給子孫過多的金帛、重器,過于疼愛的結(jié)果是反而害了他??上?,天下做父母的大多不能深諳其間的道理,或者是雖知道也不愿那樣做。所以,“一代苦二代富,三代吃花酒,四代穿破褲”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筆者在寫作《曾國藩》一書時,曾有意識地去認識一些當年所謂“中興將帥”的后裔,從他們那里打聽其祖上的情況。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shù)的“中興將帥”家庭從兒女那一輩起便不努力,到了孫輩曾孫輩,嫖賭抽大煙、游手好閑幾乎成為通病,到最后潦倒淪落,將祖宗的臉面丟光。兒孫賢肖的家庭則不多。至于代代都有才俊的家庭,則僅只曾氏一門。歷史是最無情的閱卷官,這個閱卷官給曾氏的家教打了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