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紐約,迪克·里克特、湯姆·卡普拉,還有我一起編輯卡斯特羅的片子,這并不容易。我們想要展現(xiàn)出他的魅力,又要明明白白地表現(xiàn)出他是個共產(chǎn)主義國家的獨裁者,是一個不容異己的人,是一個囚禁敵手的人,是一個我們民主體系的堅決反對者。片子末尾,我用了這樣的結(jié)語:“我們之間最無法達成一致的一點,就是對自由的理解,正是這一點將我們真正地分開?!?/p>
《菲德爾·卡斯特羅如是說》在1977年6月9日播出,就新聞特別節(jié)目而言,它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但仍不能與長盛不衰的CBS偵探劇《巴納比·瓊斯》相提并論,也比不上NBC播出的電影。不過我沒有看到,因為那時我正在英格蘭報道伊麗莎白女王的銀婚紀念,但是這次卡斯特羅的《特別訪問》成了我職業(yè)生涯的轉(zhuǎn)折點。
魯恩在《紐約時報》發(fā)表了我在主持臺上“沒被用對地方”的言論之后,他真的訴諸行動:他正式任命我為ABC新聞部的“巡回報道主持人”。他明白,我當記者會更有價值。應(yīng)該讓我隨時待命,自由來去,可以到世界任何地方去做采訪報道,這比我干坐在主持臺上好得多。我依然是新聞節(jié)目的聯(lián)合主持人,但是魯恩的安排卻解決了我和哈里之間的糟糕關(guān)系,讓我們盡可能地避免碰面。如果哈里出差了,我就是唯一的主持人,反之亦然。但是越來越多地,出門在外的那個人是我。魯恩真是我的救星啊。
卡斯特羅的這期《特別訪問》也引發(fā)了一些負面效應(yīng)。當卡斯特羅整整五小時的采訪在古巴電視臺一遍遍播放的時候,撇開那些個人問題不談,一些居住在美國的古巴人對此極為憤怒,認為我不該給他上電視的機會。我收到了上百封的來信,某些很善意,有親朋留在古巴國內(nèi)或是古巴獄中的人們,寫信來請我代他們向卡斯特羅求情(我將這些信件轉(zhuǎn)給了古巴的官員),但有些來信中語帶威脅。我非常重視這些威脅,部分是因為我父親所在的養(yǎng)老院里的護士就是古巴人。我去探訪父親時,他們表現(xiàn)得就非常冷漠。他們知道我剛剛采訪過卡斯特羅嗎?如今他們肯定知道了。我也很擔心女兒的安全。ABC很重視這件事,雇了一個保鏢接送小杰姬上下學(xué)。信件漸漸地少了,相關(guān)方告知我威脅已經(jīng)過去,我們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
正當我認為一切恢復(fù)正常的時候,虛弱的父親過世了,享年八十一歲。那是1977年8月15日。接到電話的時候,我正在跟喬治·斯泰因布里納一起吃午飯。我痛徹心扉,但卻并不驚訝。我立即飛回佛羅里達,發(fā)現(xiàn)母親也一樣,早已在情緒上做好了準備,或者,她甚至?xí)蟹N解脫感吧。這么久以來,她看著他一點點地虛弱下去,變得越來越低落,而且對此她束手無策。
因為家里一直都沒有遵從宗教習(xí)俗,所以我們沒有為父親進行“七日服喪”,也就是猶太人的七日悼念儀式。我們舉行了一個簡樸的安葬儀式。我留下來陪了母親和姐姐一陣子,然后就回了紐約。我聯(lián)絡(luò)了各大報紙,刊登了父親的訃告?!毒C藝》,唯一一家與父親有關(guān)系的雜志,為他的一生作了褒獎有加的評論,其中有這樣的字句:“那眩目的舞臺是他的信仰?!睂蕵啡χ腥藖碚f,還有比這更好的墓志銘嗎?
我本該在紐約舉行一個紀念儀式的,但是我沒有。父親離開紐約已經(jīng)這么久了,我擔心沒人會來。我想象著母親、姐姐,還有我坐在空空蕩蕩的大廳里,父親不愿意看到空著的位子,沒有滿座的話,他是不會開心的。
如今我知道自己錯了,當然會有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