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財運降臨(5)

洛克菲勒:罪惡與圣潔 作者:(美)羅恩·切爾諾


在伍丁太太家寄宿期間,約翰、威廉以及房東母女二人開始在附近的伊利街浸信會教堂做禮拜。19世紀50年代,宗教復(fù)興運動席卷克利夫蘭,這座教堂就是在那時建立起來的。教堂讓洛克菲勒有了渴望已久的朋友圈,有了他所需要的尊重與友情。1854年秋天,約翰成為該教堂的正式成員。他被虔誠教眾之間的伙伴關(guān)系和平等氛圍所吸引。如他所言,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到“最卑微的人們”。浸信會的核心教義就是教眾自治,各間浸信會教堂沒有受到某個權(quán)勢家族的控制,極具民主精神。在伊利街教堂禮拜的人多為小商販、店員、列車員、工人、小職員、手藝人等社會地位低下者。即使是洛克菲勒后來常去的宏偉的歐幾里得大道教堂,其成員依然是平民多于權(quán)貴。

在伊利街浸信會教堂,洛克菲勒不僅做禮拜,還要為教堂提供許多服務(wù)。十幾歲的他擔任了主日學校的教師,在不領(lǐng)取分文報酬的情況下負責保管管理委員會的會議記錄。他樂于做各種繁瑣的雜務(wù),并不覺得因此而有損顏面。

人們很快就注意到洛克菲勒對教堂的熱愛與奉獻。他仿佛是一名志愿的看門人,打掃大廳,擦洗窗子,給墻上的燭臺更換蠟燭,往取暖爐里添柴。到了星期天,他敲鐘召喚教徒做禱告;等大家做完禮拜魚貫而出后,他為了節(jié)省而忙著把蠟燭吹熄。洛克菲勒時常教導別人說:“能省就省,不要等到非省不可時才這么做!”他還勸大家穿上好衣服參加禮拜,展現(xiàn)基督徒的自豪感。他不但參加星期五晚上的禱告會,還要在星期天做兩次禮拜,非常顯眼地跪在地上帶領(lǐng)眾人禱告。

在這個布滿誘惑與陷阱的世界上,洛克菲勒小心翼翼地把持著自己。這個模范浸信會教徒常常得到女士們的青睞。在為教堂聚會制作檸檬水和糕點的過程中,洛克菲勒逐漸對一位名叫?,敗ど5滤沟目∏喂媚锂a(chǎn)生愛慕之情。不過,他不肯擴大自己的社交活動,又堅持把兩人的約會放在教堂里,埃瑪因此感到氣惱。對洛克菲勒而言,教堂不僅有一套神學教義,還有許許多多心地善良的教徒,遠離教堂會使他感到心神不安。

洛克菲勒成為最關(guān)心教堂事務(wù)的人。他認為應(yīng)該像經(jīng)營企業(yè)一樣井井有條地管理教堂事情。教堂曾舉借一筆2000美元的貸款,后來卻連利息都還不起。牧師不得不在布道臺上宣布,債主威脅要把教堂房產(chǎn)據(jù)為己有;要想使教堂存在下去,大家就必須盡快籌集2000美元。當教徒們走出教堂大門時,發(fā)現(xiàn)洛克菲勒守候在門口,央求每一個人說出自己認捐的具體數(shù)目。這件事大概最能體現(xiàn)他將在未來展現(xiàn)的百折不撓精神!幾個月之后,他終于籌足2000美元,保住了教堂。年僅20歲的洛克菲勒已經(jīng)是教堂里僅次于牧師的第二號人物。

洛克菲勒在年少時接受的是斯巴達式的農(nóng)村教育,與大城市接觸很少,浸信會教義里的戒律和箴言在他的內(nèi)心根深蒂固。他一生都從基督教教義中汲取生活的教誨,強調(diào)宗教在指導為人處世方面的作用。美國公眾可能會感到困惑:洛克菲勒究竟如何把自己的掠奪行徑與宗教信仰融合到一起?他信奉的宗教非但沒有妨礙他飛黃騰達,似乎還成為他的晉身臺階。教會和商業(yè)之間的合作共生關(guān)系在他身上得到充分體現(xiàn),這種關(guān)系也正是南北戰(zhàn)爭之后的美國經(jīng)濟呈現(xiàn)的新特征。

洛克菲勒始終堅信自己的事業(yè)得到上帝的庇佑,并且毫不掩飾地說:“上帝賜予我金錢!”在給主日學校講課的幾十年里,他從《圣經(jīng)》中找到許多支持自己看法的依據(jù)。在本杰明·富蘭克林年幼時,他的父親就不斷用《圣經(jīng)》里的一句話鞭策他:“勤于經(jīng)商者可與國王比高下!”洛克菲勒就經(jīng)常把這個故事講給眾人。

上帝為何偏偏給予約翰?D?洛克菲勒如此豐厚的恩賜?洛克菲勒為此提出“管家理論”。這個說法認為上帝只是暫時委托富人管理自己的財富,富人則要把這些錢用于正義的事業(yè)。洛克菲勒在70多歲時說過:“我一直得到上帝的庇佑,事業(yè)發(fā)達,因為上帝知道我將把金錢回饋社會!”他在10多歲時就對贊助慈善事業(yè)產(chǎn)生興趣,認為自己很早就看到了掙錢和花錢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拔液芮宄赜浀米约貉赜靡簧呢攧?wù)計劃——如果我能這樣稱呼它的話——是在何時形成的。我在俄亥俄州參加一個葬禮,一位上年紀的牧師在布道時說:‘公正地掙錢,明智地花錢!’這句話被我清清楚楚地記在一個小本子上?!甭蹇朔评站褪潜贿@樣一種信條支撐著,因而果斷出手贊助慈善事業(yè),以此證明自己的財富是清白的。不過,事情也可能是這樣發(fā)展的:贊助慈善事業(yè)的承諾使他允許自己一心一意地、有時甚至是肆無忌憚地追逐財富。

馬克斯?韋伯指出,新教倡導的自我克制和簡樸生活是未來商人的最佳催化劑。例如,什一稅的征課有助于人們養(yǎng)成節(jié)儉、自我犧牲和做預(yù)算的習慣,而這些習慣又是任何一個資本家的無價之寶。約翰?D?洛克菲勒是代表著最純粹的新教理念,他的生活方式與韋伯的描述如出一轍,使韋伯的那部經(jīng)典著作讀起來有如一部洛克菲勒的精神傳記。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韋伯的部分觀點特別適用于洛克菲勒。韋伯認為,清教徒的宗教信仰有利于開展世俗的工商活動,因為它主張人們把“賺錢金錢視為生活的最終目的”。清教徒用講求理性、有步驟的方式來經(jīng)商,把非理性的成分剔除出市場,積極尋找商業(yè)規(guī)律。由于把生活富足視為未來可以得到救贖的標志,“上帝的選民們”以特別勤奮的方式工作,以求獲得上帝的垂青。家財萬貫者也不停止工作,這不是為聚斂更多的財富,而是為了上帝的榮耀。教會并不想鼓勵貪婪,于是便指出:如果人們把金錢用于履行自己的天職——也就是為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做出奉獻,對金錢的追求便可合法化。一旦某位教徒找到自己的天職,便要為之貢獻個人的一切,他賺來的錢財因此也就可以被視為上帝庇佑的標志。

強調(diào)宗教天職的清教徒把宗教和經(jīng)濟范疇之外的所有事情都置于次要地位,不得在家庭、教堂和事業(yè)之外找樂子,把浪費時間、整日閑聊和奢侈的消遣視為最大的罪行。虔誠的清教徒認為自己應(yīng)當專心掙錢,克制而非放縱自己的欲望。正如韋伯所說:“無節(jié)制的貪欲與資本主義根本是兩回事,在精神上更是風馬牛不相及。相反,資本主義主張壓抑或至少是調(diào)和個人的非理性沖動?!边@就是說,人們要想致富就必須節(jié)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