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交往篇(8)

影響孩子一生的50種習(xí)慣 作者:劉艷霞


【父母應(yīng)該做的事】

1.建立安全感。在物質(zhì)比較豐裕的今天,這點不難辦到。因為自私的前提是缺乏,所以你給了他滿足,他在獲得安全感后,自私的想法就會淡化。當(dāng)他體驗分享的快樂時,逐步減少他自己的分量甚至完全共享是可以做到的。

2.父母身先士卒。雖然孩子和大人有不同,但其實除了孩子沒有世俗的考慮和觀點外,在心理方面和大人有很多共通之處,父母經(jīng)常從孩子角度去幫孩子想,將心比心,就會體諒孩子的用心。孩子如此,對其他人亦是,將心比心。自私自利的父母很難帶出大方的孩子。如果孩子的父母在生活中可以做好榜樣,孩子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表現(xiàn)在行為上的。當(dāng)然,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要給予及時的指導(dǎo)。

3.多結(jié)識大方的同齡的好朋友。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如果說大人的榜樣是很重要,那么同齡人的帶領(lǐng)就會更加實在,孩子下意識會向同齡人學(xué)習(xí)和比較。因此,讓孩子多結(jié)識一些大方的伙伴是十分必要的。

育子必讀:謙讓的故事

在一個原始森林里,一只巨蟒和一頭豹子同時盯上了一只羚羊。豹子看著巨蟒,巨蟒看著豹子,各自打著自己的 算盤 。

豹子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須首先消滅巨蟒。巨蟒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須首先消滅豹子。于是,幾乎在同一時刻,豹子撲向了巨蟒,巨蟒也撲向了豹子。

它們撕咬在一起。豹子咬著巨蟒的脖頸想:如果我不下力氣咬,我就會被巨蟒纏死。巨蟒纏著豹子的身子想:如果我不下力氣纏,我就會被豹子咬死。于是,雙方都拼死命地用著力氣。羚羊看到這一切,竟然安詳?shù)仵庵阶幼吡?。而豹子和巨蟒則雙雙倒地,兩敗俱傷,它們?nèi)粵]有察覺到羚羊的離開。

獵人看到這場爭斗,無限感慨地說: 如果兩者同時撲向獵物,而不是撲向?qū)Ψ剑缓笃椒肢C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兩者同時走開,一起放棄獵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兩者中一方走開,另一方撲向獵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兩者在意識到問題的嚴(yán)重性時互相松開,兩者也都不會死。它們的悲哀就在于把本該具備的謙讓轉(zhuǎn)化成了你死我活的爭斗。

謙讓可以化解仇恨,謙讓可以消除誤會。人與人之間應(yīng)該多些謙讓和寬容,而不是爭得你死我活。所以,我們應(yīng)該擁有一顆豁達(dá)之心讓生命在謙讓中延續(xù),讓人生在寬容中閃光。

孩子,我要對你說

1.謙讓是身體的良心。

2.若要情誼持久,必須彼此謙讓體貼。

習(xí)慣19:多理解他人

關(guān)鍵詞理解

有些家長對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應(yīng),給孩子留下的印象就是自己的家長什么都會做,甚至是召之即來。若是不能滿足要求,或是滿足得不及時,孩子就會覺得家長犯了天大的錯誤。

這樣的孩子很難去體諒別人的,事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別人為他做任何事都理所當(dāng)然,不會心存感激。因此,家長應(yīng)當(dāng)讓孩子學(xué)會多理解一下他人,這樣有助于健全孩子的人格。

因此,家長對孩子的無私奉獻(xiàn)不要全放在表面,要藏到心里,用來教孩子學(xué)會體諒別人,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真正懂得理解的含義。

用愛教會孩子體諒

父母對孩子倍加呵護(hù),舍得花大本錢進(jìn)行智力投資,可是唯獨忘了對孩子進(jìn)行愛的教育,進(jìn)行責(zé)任心的教育。漸漸地,我們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愛,也不知道怎樣理解別人。他們不知道愛父母,不會愛他人,不懂愛生活、不屑愛這個社會;不知道為別人付出,從來不去考慮和體諒他人的感受,也不懂得對生命要有所感恩。

對于這樣的情況,只有愛的教育才可以讓孩子發(fā)現(xiàn)別人的困難,并喚醒孩子的良知與感情,使得孩子們變得寬容而具有同情心,能理解別人的需要,去幫助那些受到傷害和需要幫助的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