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課 空與色:心即是佛,佛即是心(8)

聽佛學大師講24堂人生智慧課 作者:諸草文


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yōu)榱怂^的交際,可以犧牲自己的健康;他們?yōu)榱怂^的面子,可以欺騙不易的父母;他們?yōu)榱怂^的時尚,可以包養(yǎng)能做自己女兒的“二奶”;他們?yōu)榱怂^的政績,可以犧牲后代的生存環(huán)境。在他們眼里,這些都是“幸?!?,都是值得去追求的東西,但是這些“幸福”終會在某一天將他們的健康奪走,讓他們的父母流淚,令他們的家庭破碎,使他們的后代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生活。這些“幸?!钡阶詈?,通通都會變成不幸。

佛家有云:“有,是世法,是生活的妙用;無,是出世法,是生命的本體?!币簿褪钦f只有以一顆無求之心來對待生活,生活才會給你無窮的妙趣。

無求之心乃是品行的泉源,可以流出至善之水。

初心即是真佛

初心就是無憂無慮、無喜無怒、無所謂有,無所謂無

佛家認為,世人皆有佛性,而這佛性便藏于每個人的初心之中。所謂初心,便是一顆不掛寸絲,永遠保持著天真野趣的心靈。而當世人可以將這顆初心尋找出來,用來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那么佛性自然會得到彰顯,俗世之身便也可以到達真佛的境界。

佛法禪理并非是玄妙之物,相反,佛法禪理存于世間萬物,是世間萬物萌生之初就具備的本色,是世間萬物生長之際就彰顯的天性。天性使然,本色所歸,這就是佛法禪理的妙諦。

是以,世人自生出之時,佛法禪理已經(jīng)隨之而生。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紅塵的業(yè)障逐漸迷亂了我們的本心,初心原本的光澤受到了鉛華的浸染,變得越來越不真。初心既失,那么迷惘、迷執(zhí)、迷亂便會由此而生,即使參禪悟佛,恐怕也是事半功倍,難以精進。是以,初心是佛法的本源,只要初心不滅,那么佛心自生,又何須刻意修習佛理呢?

 從諗禪師徹悟之后,曾在觀音院做住持。從諗禪師主張拋卻妄念,保持內(nèi)心的明凈澄澈,而他也是以此來教導弟子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