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課 空與色:心即是佛,佛即是心(6)

聽佛學大師講24堂人生智慧課 作者:諸草文


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現(xiàn)在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因為暫時看不到前程的曙光,因而變得苦悶煩躁,更有甚者草草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這是多么愚昧無知的行為??!要知道,人生之所以精彩,正是因為其不可預料性,你又怎知今日之苦不能化為明日之福呢?而且,人生在不同的年齡段,對幸福的定義也是不一樣的。兒時認為能夠每天快快樂樂地玩耍就是幸福;二十多歲時認為能夠收獲到一份愛情就是幸福;三四十歲時認為和睦的家庭就是幸福;老了以后兒女能?;貋砜赐约壕褪切腋!K?,現(xiàn)在的年輕人雖然正在經(jīng)受著人生的磨難,但大可不必為其煩惱,因為這是正常的人生階段。至于煩惱種種,那是因為你在二十歲的時候卻去想三四十歲甚至更遠的事情,而以現(xiàn)在能力來看,當然會對未來難抱有樂觀的心態(tài)。所以,現(xiàn)在年輕人的煩惱純粹是出于對未來的惶恐,其實只要認認真真地過好現(xiàn)在的每一天,煩惱自然會離你而去,即使有,也是無妨,權當是生活的作料了。

在佛家看來,世人皆需教化。而世人最先應受到的教化,就是懂得拋卻自擾之心,摒除自困之意,以輕松自在的心態(tài)來面對生活。而這,就是悟得佛法禪理的第一步。

:三千業(yè)障何需辨,一顆初心始為真。

人無所求,品行自高

人之一心,少些貪念欲求,品行自然高出他人

紅塵之中有多少令世人迷醉的誘惑,鉛華之中又有多少令世人癡狂的追求。因為這些誘惑與追求的存在,又有多少本心失去了最初的色澤,甚至染上了漆黑的顏色。所以,如果對紅塵世俗中的金錢美色、權位聲望過度迷戀的話,久而久之一個人的品性自是“久在瓦肆而不知其臭”,自然而然認為自己所追求的是人生最正確的東西。而為了目的的達成,任何手段都可以動用,從而使人一步步墮入罪惡的深淵。

在佛家看來,對世間萬物貪求無厭,其實是真正的赤貧。而俗世之人參不透“空”與“有”的禪理,認為空就是空,有就是有,而不知空非真空,有非真有,空與有之間是有著諸般轉(zhuǎn)化的奧妙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