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孫中山逝世前后(6)

蔣介石傳 作者:(美)布賴恩·克羅澤


在中國,年紀大的人比年輕人更受尊敬。汪精衛(wèi)的一個不利之處在于他是三個競爭者中最年輕的一個。他在公共場合總是強烈支持與俄國人進行合作。因此,人們認為他是個左派,但他從未明確表示過他有什么特別的原則。

廖仲愷則是一個更富有獻身精神的左派,右翼的國民黨人懷疑他是一個共產(chǎn)黨的秘密黨員(盡管他們并沒有掌握任何有力的證據(jù)),他曾受孫中山的派遣,到日本與蘇聯(lián)代表越飛就國民黨與蘇聯(lián)合作一事進行過長達一個月的會談。

第三個競爭者胡漢民是一個保守派。他對俄國人抱有很深的疑慮。胡漢民有著光榮的革命經(jīng)歷,因為他過去一直都在協(xié)助孫中山進行革命工作,他曾在香港編輯出版一份報紙并因此而聞名全國。胡漢民是一個學者,曾擔任過孫中山的秘書——汪精衛(wèi)也偶爾干過這工作。比起另外兩個競爭者來,胡漢民還有一大優(yōu)勢,那就是孫中山在起程前往北京之前曾任命他為代理大元帥。

當時的競爭局面就是這樣的,但蔣介石這匹黑馬卻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中國當時還發(fā)生了兩起流血事件,從而進一步激起了中國人的仇外情緒。當外國人得罪了中國人時,國民黨總是能從中獲益。這一次俄國人也成了受益者,因為這一次他們沒有與帝國主義列強同流合污。

英國人把這兩次發(fā)生的事稱為“事件”,而中國人則稱之為“慘案”,這牽涉到誰是受害者的問題。

第一件是“5月30日事件”(或者說是中國歷史學家所稱的“五卅慘案”),英國軍官指揮各國巡捕向上海的示威群眾開槍射擊,當場打死了很多人。鮑羅廷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后說:“我們沒有制造五卅慘案,這是別人送上門來的禮物?!?/p>

第二件是“沙基慘案”(或者說“沙基事件”)。6月23日,一艘停泊在廣州英國租界旁邊的法國炮艦向正在就“五卅慘案”舉行示威的群眾開炮,英國人則用機槍進行掃射,造成了很多人的傷亡。而大約在10天前,也就是6月12日,蔣介石剛剛從云南和廣西軍閥手中奪回了廣州,粉碎了這兩個地方的軍閥企圖利用孫中山的逝世而奪權(quán)的計劃。

當時的廣州明顯地籠罩著一種對外國人既恨又怕的氣氛,其中又混雜著一些勝利的喜悅情緒,因為這時國民黨正要進行重新改組,它所控制的地盤也有所擴大。國民黨的大元帥府也改稱為“國民政府”,這樣聽起來就顯得更正式一些了。所有忠于國民黨的軍隊現(xiàn)在也改稱為“國民革命軍”。1925年7月1日,國民黨選出了一個十六人的委員制的國民政府和一個八人的軍事委員會。汪精衛(wèi)當上了這兩個委員會的主席。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汪精衛(wèi)這時明顯地被推上了孫中山的繼承人的位置。

在軍事委員會舉行的第一次會議上,蔣介石提出了他重新修改后的北伐計劃,該計劃要求把國民革命軍分為七個軍,并建立兵工廠和重工業(yè)。根據(jù)這個計劃,廣東政府每年4000萬銀圓的財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將被用于軍事預(yù)算。

盡管汪精衛(wèi)偏向左派,但他同時也為國民黨右派所接受。正因為他是左右兩派都可接受的人物,才使得他在競爭中壓倒了胡漢民和廖仲愷而奪得主席的寶座,盡管他比他們兩人都年輕,胡漢民為左派所憎惡,而廖仲愷則得不到右派的信任。不過,這兩人也都當選國民政府的委員和軍事委員會的委員。蔣介石也當選為軍事委員會的委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