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辦《論語》,做了“幽默大師”,魯迅不能理解,他認(rèn)為在血與火的斗爭中,是沒有幽默可言的,“只要我活著,就要拿起筆,去回敬他們的手槍”。
1933年底,魯迅曾寫信給《論語》的主編陶亢德,推薦青年作者王志之的稿子,陶回復(fù)魯迅說,留下“少許”,余則退還。魯迅又寫信給林語堂,說明此事,讓林將王的稿子退還,林不明白魯迅的意思,退回了稿子。兩個多月后,林語堂和陶亢德先后致信魯迅約稿,并讓魯迅提供照片,魯迅斷然拒絕,并附信說,以后他要看《論語》,也自己花錢購買,不勞寄贈。
1934年,林語堂和章克標(biāo)意見不和,一氣之下離開《論語》,另起爐灶,辦起了《人間世》。據(jù)陶亢德回憶,《人間世》創(chuàng)刊前,林語堂請文壇好友來家里吃飯??腿藖淼貌畈欢嗔耍筒铘斞?。大家?知道二人最近鬧得不太愉快,有人好心提醒他,要不要催一催。林?jǐn)[擺手,很有把握地說,不必,他一定會來的。話音剛落,魯迅就拖著膠皮鞋,嘀嘀嗒嗒地走進(jìn)來了。
《人間世》也走的是談幽默的老路子,遭到左翼文人的攻擊。魯迅也說幽默文學(xué)是“麻醉文學(xué)”。林、魯兩人關(guān)于翻譯究竟應(yīng)該“信達(dá)雅”還是“直譯”發(fā)生爭執(zhí),惹得魯迅十分不快,林語堂批評魯迅是“左傾急進(jìn)主義”,是想“做偶像”。
魯迅曾寫信勸告林語堂不要搞這些小品了,多譯點(diǎn)英文名著才是正途。林語堂回信:“等老了再說。”林說此語并非有意,但在魯迅聽來卻以為?有意嘲笑,因?yàn)轸斞副攘执?4歲,彼時已經(jīng)53歲。
陳望道回憶,一次飯桌上,林語堂談及在香港時,幾個廣東人兀自講粵語,其他人聽不懂,林便故意對他們講英語,將他們嚇住。不料,魯迅怒不可遏,拍著桌子站起來厲聲道:“你是什么東西!你想借外國話來壓我們自己的同胞嗎?!”林語堂啞口無言,尷尬無比。
徐在上海大觀樓補(bǔ)擺婚宴,魯迅來得晚,看見林語堂夫婦在座,二話不說抬腿就走。
魯迅的《天生蠻性》一文,只有三句話:“辜鴻銘先生贊小腳;鄭孝胥先生講王道;林語堂先生談性靈。”辜鴻銘是前清遺老,鄭孝胥是偽滿?理,魯迅將林語堂和他們相提并論,此時的鄙夷之情可想而知。
1935年,胡風(fēng)發(fā)表《林語堂論》《張?zhí)煲碚摗返任恼拢终Z堂認(rèn)為是魯迅化名批評他,魯迅說:“要是我寫,不會寫得那么長!”
兩年之后,林語堂遠(yuǎn)赴美國,終此一生,兩人再沒有相見。
1936年10月19日,魯迅病逝。四天后,林語堂寫下了這樣的文字:“魯迅與我相得者二次,疏離者二次,其即其離,皆出自然,非吾與魯迅有輊軒于其間也。吾始終敬魯迅;魯迅顧我,我喜其相知;魯迅棄我,我亦無悔。大凡以所見相左相同,而為離合之跡,絕無私人意氣存焉?!?/p>
?《憶魯迅》一文中,林語堂說:“魯迅這個人,我始終沒有跟他鬧翻。”
趙世洵回憶,在新加坡時,他曾問林語堂與魯迅的那段不快經(jīng)歷,出乎他意料的是,林絕口不談魯迅的壞話,而且言語中多有推崇。林含著煙斗,吐出一口煙霧,左手略微擺動一下,若有所思地說:“過去的事別提了。不過,世洵,我可以告訴你,《中國小說史》到今天為止,還是他寫的那一本最為完備。”后林語堂的女婿將《中國小說史》翻譯成英文,林語堂為之作序。
除夫人廖翠鳳外,與林語堂交往時間最長、關(guān)系最為密切的女性,莫過于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獲得者、美國女?家賽珍珠。
賽珍珠是在中國布道的美國牧師的女兒,出生于中國,后回到美國學(xué)習(xí),畢業(yè)后仍回到中國,在南京大學(xué)擔(dān)任英語老師。賽珍珠致力于向西方介紹中國,想寫一本介紹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書,因自知對中國的了解還不透徹,想找一個合適的中國人來寫。與林語堂結(jié)識后,賽珍珠便認(rèn)定林語堂為撰寫此書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