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節(jié):第四章 仗劍遠游(1)

姜太公 作者:焦安南


第四章 仗劍遠游

次日早飯后,姜尚對母親細講鶴谷子贈劍之事。姜母聽罷,頗為感慨。三日后,姜母拜托鄰里請來一名外鄉(xiāng)武術教師,教子習武。哪知姜子牙聰慧過人,一學即通。

姜子牙自此練劍向?qū)W,閉門不問村中之事。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又是冬去春來,姜尚離開鶴谷子整整三年了。這一日,姜尚對母親說道:"恩師相約三年為期,讓我西去阪泉。君子一諾千金,而今三年已滿,孩兒要遠行了。"

三日后,姜尚背了寶劍,離村西去。但是當他趕到山前,眼前卻是一片慘景,草廬化為灰燼,鶴谷子也不知去向。當時便驚得目瞪口呆了。

姜尚離開山麓,進入前村,詢問老農(nóng)。老農(nóng)道:"去冬之時,向國有逃犯數(shù)人,夜入小青山,敲門索金。鶴谷子知其來者不善,拒守不出。強賊破門而入,盛怒之下殺死老人,搶掠糧米,放火焚廬。次日,牧童發(fā)現(xiàn)尸體,才回報村人。村人葬鶴谷先生于廬西二百步處。"

姜尚聽罷,在街上買了香燭,離村回到山前,找到鶴谷子的荒墳。姜尚雙目流淚,擺好祭品,三拜再跪,哀聲道:"恩師,徒兒姜尚來遲了。"

祭畢,姜尚決定給恩師守墓一年。

姜尚在鶴谷子墓旁結廬而居。他買得斧頭、扁擔、繩索,白日上山打柴,入城而賣,換些糧米自炊。夜晚,便頭枕寶劍睡在恩師墓旁。一日,他突然想到:《虞書》應該早已寫好,不會丟失的。他想起了鶴谷子埋劍之處是在水缸之下,就入村借了镢頭,回到埋劍之處挖掘。掘至三尺深處,果然露出來一只木匣,打開看,正是手抄的《虞書》。

守墓一年,姜尚讀完了《虞書》。他決定不回東呂,獨自西行,完成鶴谷子生前的囑咐。

經(jīng)過數(shù)月的長途奔波,姜尚到達了涿鹿附近的阪泉。

姜尚向村民問及阪泉大戰(zhàn)的事,村民說:"學堂的姬升老師最為善知,你去問他吧。"

姜尚登門拜師。姬升七十余歲,目光矍鑠。他見姜子牙面如滿月,目似朗星,先有八分歡喜,便問:"君子貴姓?"姜尚道:"晚生姓姜,名尚,字子牙。"姬升十分高興,笑道:"姬姜原本是一家,都是炎黃子孫。"

姬升原本出身貴族,青年時曾多次征戰(zhàn)疆場,后來因傷返鄉(xiāng)為民。他生性歡樂,不甘寂寞,就在村中教幾個頑童,聊以度日。今天見姜尚不遠千里,登門求教,便讓村童放學回家,留下姜尚,對他講述起阪泉大戰(zhàn)的故事。

姬升說:"古時候,有熊國的首領少典,與有氏的姑娘附寶結為夫妻,生下兩個兒子,都成為赫赫有名的部落首領,這就是黃帝和炎帝。黃帝族生活在姬水一帶,便以姬為姓;炎帝族生活在姜水一帶,便以姜為姓。"

"黃帝剛生下來,便目光炯炯。不足一歲就學會說話,稍長大了點,便能通曉萬事,明斷是非。那時候,人們認為帝是萬物的主宰,并且將金、木、水、火、土稱做五德。有熊氏崇尚土德,土為黃色,所以就給他起名叫黃帝。黃帝居住在軒轅之丘,因此后人也把黃帝稱為軒轅氏。黃帝長大之后,敦厚樸實,才智過人,被推舉為有熊氏的新首領。黃帝將族人組織起來,平時圍獵野獸,遇到外族侵擾,就身先士卒,率眾英勇戰(zhàn)斗。若干年后,黃帝覺得在姬水一帶難以興旺發(fā)達,就率領部落沿河東遷。他們輾轉(zhuǎn)來到涿鹿,想長期定居下來,結果就和炎帝族打了起來。"

姜尚問:"炎帝不是在姜水嗎?他何時到的東方?"

姬升道:"炎帝長大之后,也被推選為部落首領。他重視農(nóng)業(yè)。為了部落發(fā)展,他率眾離開姜水,沿渭水、黃河東徙,后來在奄地定居下來。炎帝辛苦多年,終于選出麻、黍、稷、麥、豆為可用可食,后人就稱之為五谷。炎帝也因此被后人稱為神農(nóng)氏。炎帝的業(yè)績名揚天下,一些小部落紛紛歸附。正在此時,他的兄長黃帝卻帶領部落,占領了他勢力范圍的涿鹿一帶。為了部落利益,兄弟二人在涿鹿附近的阪泉刀兵相見,大戰(zhàn)了三場。"

姜尚聽得入迷問:"三場阪泉大戰(zhàn),勝敗如何?"

姬升說:"第一場大戰(zhàn),炎帝勝了。炎帝靠著兵多將廣,又善火攻,打得兄長難以招架,士卒們被炎帝燒得焦頭爛額。"

"第二場阪泉大戰(zhàn),雙方打了個平手。黃帝初戰(zhàn)失敗,兵退十里,想了三天三夜,終于想出來一條計策:暗中派出使者,四處聯(lián)絡部落首領,答應共同打敗炎帝,與他們分享天下。那些部落首領們聞言大喜,立即派出士兵,前來助戰(zhàn)。阪泉之野,頓時煙塵滾滾,喊殺之聲撼天動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