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東呂士子
卻說馬家莊上住著一戶門面人家。因為前宅臨街,戶主馬宏繼承祖業(yè),賣飯為生。夫妻年過四十,膝前只有一個女兒。此女天生麗質,聰慧過人,夫妻愛如掌上明珠,因而起名玉鳳。馬玉鳳長到十歲,便在廚下給母親幫手,也到店面幫父親應酬過往客商,深得眾人喜愛。這一日,店中忽然傳來一條新聞:深居簡出、素不與人交往的馬上人,竟從東呂里請來姜尚,給他的兩個兒子充任啟蒙老師了。
馬玉鳳生一聽姜尚來到馬家莊,便雀躍入室,稟告母親道:"娘,尚哥來馬家莊啦。是到馬上人家當老師呢。"母親的娘家是東呂里,雖不姓姜,卻被姜尚稱為姑媽。
母親吃一驚,說:"十五歲的孩子,教十二歲的徒弟。奇聞。"玉鳳卻道:"我看尚哥出口成章,將來定有出息。長大要我嫁人,我是非姜尚不嫁。"
姜尚足不出戶,專心致志,每日只知早起晚眠,讀書教書,精力集中到幾乎三餐不知其味。半年之內(nèi),竟把夏朝四百七十年的歷史細細咀嚼,然后一篇篇地咽到腹內(nèi)。
將《夏書》讀熟教畢,姜尚提出要回村探望母親。
姜尚回到東呂里,母親歡喜,村里人前來賀喜。姜尚興致很高,就對他們講述夏啟襲位大宴鈞臺的舊事,夷族酋長后羿奪取安邑自做君主的趣事,少康中興建都陽翟的往事,夏桀暴虐被成湯王囚于南巢的故事。眾人聽得饒有興趣,交口稱贊道:"他們莊有馬上人,咱們村也要出個姜上人啦。"
自此,姜尚天天在書房攻讀。數(shù)月光陰,竟把《夏書》寫于帛上,藏于柜中,以備日后揣摩。
看看冬去春來。一日,姜母說:"讀百卷書,行萬里路,都長見識。兒啊,你只在東呂,便只有東呂的見聞,應該出門求學。"
次日,姜母給兒子備好干糧。姜尚辭別母親,一路西行。他決心尋訪異人,拜訪上人,使自己成為學富五車的東呂士子。
半月后,姜尚路經(jīng)一座高山,見前有竹園,后有叢林,水塘邊上有人結廬而居,眼見紅日西墜,他就登門求宿。
姜尚連喚三聲,開門出來的竟是一位老人,鶴發(fā)童顏,仙風道骨。見姜尚是位翩翩少年,那老人雙手一拱問道:"小友登門,有何見教?"姜尚深施一禮說:"老丈,學生姜尚出門拜師,今日路過此地,想借宿一夜,多有打擾。"
老人笑道:"請進吧。"
兩人落座。姜尚說:"請問老丈,尊姓大名?"老人笑道:"村野之人,不報也罷。世人皆以鶴谷子稱我。"姜尚知他是世外高人,也就不再問起。鶴谷子卻問道:"小友姓甚名誰?"姜尚立起,答道:"小子姓姜名尚,字子牙,乃是東呂里人。"鶴谷子又問:"小友遠行拜師,想學哪一門?"姜尚落座答道:"一問史,二學文。老丈可愿教我嗎?弟子從零學起,畢恭畢敬。"鶴谷子應道:"那好。明日談史。"姜尚便跪地三拜,拜鶴谷子為師。
姜尚自此長住小青山,與鶴谷子結為忘年交。兩人登山砍柴,入城而賣,往返交談,樂而忘倦,名為師生之誼,情同父子一般。閑將下來,便講史論文。
從盤古開天辟地講到女媧摶土造人,姜尚聽得神采飛揚。
鶴谷子卻笑道:"盤古開天辟地,女媧摶土造人,都是祖先創(chuàng)造出的神話罷了。"
姜尚問:"那么,世人的真正祖先是誰呢?"
鶴谷子道:"由神變?nèi)?,便是有巢氏、伏羲氏和燧人氏?鶴谷子就給姜尚講起了遠古三氏。
轉眼一年過去。一日,鶴谷子與姜尚正在門外小憩,忽有一只彩色飛禽從頭頂掠過。姜尚說:"有鳳來儀。"鶴谷子卻說:"這是雉,不是鳳。"
姜尚靈機一動問:"我曾聞東夷族以鳥名官,果有此事嗎?"
鶴谷子答道:"有。帝都朝歌,位在中原,所以稱四境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你我腳下,就是東夷之地。黃帝時,東夷族首領為少皞,是太皞之子,號金天氏。神農(nóng)氏炎帝以火紀官,軒轅氏黃帝以云紀官,金天氏少皞便以鳥紀官了。鳳凰生于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內(nèi),過昆侖而濯羽弱水,見到它就天下安寧。所以,少皞便以鳳凰為圖騰。"
姜尚問道:"少皞見過鳳凰嗎?"
鶴谷子說:"據(jù)說少皞就任國主那日,恰好飛來一只鳳凰。他喜出望外,就拿百鳥之名來做百官的名稱。鳳鳥知天時,叫它做歷正;玄鳥即燕子,春分來,秋分去,叫它做司分;伯勞夏至鳴,冬至止,叫它做司正;青鳥立春鳴,立夏止,叫它做司啟;丹鳥即錦雞,立秋至,立冬去,叫它做司閉。"
姜尚插言道:"五官都掌管一年四季的天時,鳳凰便是它們的總管。"
鶴谷子一笑說:"還有,祝鳩掌管教育,官名司徒;雎鳩掌管兵權,官名司馬;鸤鳩掌管營造,官名司空;爽鳩掌管刑罰,官名司寇;鶻鳩掌管雜務,官名司事。此五鳩聚集人民,不讓他們流散。"
姜尚說:"各司其職,安排妥當。"
鶴谷子道:"還有,他讓五種雉鳥做五種工官,分別管理木工、金工、陶工、皮工、染工,便利人民的器用,訂正丈尺之度和斗斛之量,使萬民得到平均。除此之外,又讓九種扈鳥做九種農(nóng)官,防止世人淫佚放蕩。"
姜尚聽到此處,不禁脫口贊道:"少皞之國,真是鳥的王國。"
鶴谷子說:"少皞之國盡管是以鳥為官,但秩序井然,國家管理得十分有條理,百姓的生活既快樂又美滿。所以,這個東方之國充滿和平祥瑞的氣氛,萬民無不感激少皞的慈愛和德政。"
又一日,姜尚請教兵事。鶴谷子道:"兵事非我所長,由此西去北轉阪泉。彼地尚武,阪泉大戰(zhàn)的事跡,那里的百姓有口皆碑。"
姜尚說:"那我就西去阪泉,可行嗎?"
鶴谷子笑道:"依老夫之見,你問武尚早。不如暫回東呂里,潛心攻史問政,奉養(yǎng)老母。待三載后再西行北去。"
姜尚道:"恩師教導的是。"
鶴谷子又說:"世傳史書,有《虞書》、《夏書》和《商書》。我讀過《虞書》,有《堯典》、《舜典》、《大禹謨》等。分別后,我將所記得的《虞書》寫出。重逢之日,當面饋贈。你看好嗎?"姜尚說:"君子一言。"鶴谷子道:"重于九鼎。"說罷,兩人同時放聲大笑。
分別的時候,鶴谷子贈送姜尚寶劍一柄。姜尚受禮,跪地三拜。鶴谷子說:"老夫生于奄地。長子曾任邊關副帥。戰(zhàn)后慶功,國主將我兒所佩寶劍相贈。此劍被我鎖在箱內(nèi),八年未曾一用。今日饋贈于你,以為相別之禮。"
姜尚返回東呂里。姜母問道:"我兒去過何地?為什么一別三載才回家來?"姜尚答道:"自此而西去,只在向國境內(nèi)。"就把遇見鶴谷子的事講述一遍。姜母大喜道:"我兒得遇良師,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