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學(24)

爸爸媽媽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學 作者:云曉


當然,在很多情況下,父親粗線條的教育方式,也會對孩子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例如,在回答孩子問題時,父親表現(xiàn)出來的不耐煩常常會使孩子很傷心,他們會認為父親不喜歡他們,進而會影響他們智力的發(fā)展。因此,在現(xiàn)有教育方法不改變的情況下,如果父親在教育孩子時能夠加入適量的技巧性,那父親的教育方式就堪稱完美了。

一位父親這樣講述他的教子原則——加入技巧性原則。

有時候,父親的粗線條教育,常常會使孩子覺得自己被忽視。為了避免使孩子受到傷害,每次孩子找我說話時,我都會放下手頭的事情,認真地與他交談。當然,在與孩子溝通時,每當我覺得有些煩時,我就會告訴自己:“耐心多一些?!边@樣,我就會有足夠的耐心去面對孩子了。

也正因如此,我與孩子的關系很好,我的兒子經(jīng)常自豪地說:“我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偉大的爸爸!”

這位父親為父親們提供了兩點很重要的教育技巧:

◇ 一是用表情或行動告訴孩子,你在關注、關心他們;

◇ 二是要用足夠的耐心去教育孩子。

父親粗線條的教育,再加上對孩子的足夠關注和耐心,用這種方式去教育孩子,每位父親都會成為孩子心目中偉大的父親。

方法三:父親VS孩子的心理——開放式原則

我曾接觸過這樣一個孩子:

他已經(jīng)讀初中了,但總給人這樣的印象:有強烈的不安全感、自卑、說話唯唯諾諾、膽小怕事,即使是被同學欺負了也不敢說出來。

一個男孩子性格如此懦弱,而且還如此自卑,他的老師們都在懷疑:“這個孩子的童年是不是受過什么刺激呀?”

在心理醫(yī)生的幫助下,這個孩子終于敞開了心扉。原來,這個孩子在5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在一場意外事故中去世了。正因如此,他得了嚴重的“缺乏父愛綜合癥”。

心理學家表示,父親是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支柱,是家庭的心理調(diào)適劑,如果孩子長期在沒有父親關心和教育的情況下生活,就會患上“缺乏父愛綜合癥”。患有這種病癥的孩子,往往會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恐懼、緊張、焦慮,自卑心理嚴重,缺乏安全感等癥狀。這還會極大地影響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尤其是孩子進入工作環(huán)境之后,將很難與上級領導溝通。

許多調(diào)查和研究也已證實,大多數(shù)孩子的心理、情感和行為問題,都與父親教育的缺失有關。例如,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父親很少與孩子接觸,就會導致孩子的很多技能發(fā)展都比較遲緩,他們長大之后一般都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很易沖動、自控能力很差、缺乏自信心等。

另外,國外的很多心理學家經(jīng)過研究還發(fā)現(xiàn),缺乏父愛的孩子年齡愈小,患綜合癥的危險愈大。尤其令人深省的是,那些在雙親均在但缺乏父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患病的可能性更大。

看到這里,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么父親教育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這么大的影響呢?

在兒童心理學界,有一個很著名的理論,叫做父親角色理論。這個理論認為,父親在孩子成長中最基本的角色是作為一個玩伴,父親主要的撫養(yǎng)行為是與孩子游戲。

這種理論提出的依據(jù)是: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有很強的戀母心理,但父親會通過充滿創(chuàng)意的游戲,使孩子逐漸擺脫對母親的貪戀,誘發(fā)孩子對外部世界的好奇,進而使孩子在成功的探索經(jīng)驗中獲得信心,從而有勇氣面對陌生的外部環(huán)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