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不假思索地答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所以才被驅(qū)趕放逐,前來此地?!?/p>
“那就是了,”老漁翁解勸說,“為什么閣下不順流揚波、裝瘋賣傻、你好我好、大家太平呢?那樣的話,閣下怎么會被流放呢?”
屈原正色回答道:“人常說,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清白潔凈之身,皎皎明月之志,如何能夠同流合污、遭受污染呢?我寧可葬身于江魚之腹,也決不愿意茍活于污濁之中?!?/p>
老漁翁莞爾一笑,唱起了神秘的漁歌: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唱罷鼓槳而去,頃刻間不知所終。
此后不久,詩人就寫下了絕命辭《懷沙》。
懷沙,一般認為是懷抱沙石而自沉的意思。他在詩中,既表達了死前的悲哀與感嘆,又闡發(fā)了無所畏懼、必死無疑的堅定決心。且聽他長歌浩吟道:
民(人)生有命,各有所錯(措,安排,天命)兮……知死不可讓(避免),愿無愛(愛惜生命)兮!
一切問題都想清楚了,一切情感都抒發(fā)過了,一切遺憾都向世人交代過了。
一切苦難、一應(yīng)悲歡、一腔正氣、一輪壯志,都在一介書生的詩歌中向歷史、向著千秋萬代作了深情的托付……
于是屈原懷抱一塊碧玉般的巨石,縱身一躍,自沉于長沙東北的汨羅江。
這一天是中國人都能記住的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
屈原以自己的生命,昭示了楚國良臣高貴、驕傲、士可死而不可辱的尊嚴,喚醒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大國復(fù)仇精神。
秦國雖統(tǒng)一了天下,但的確過不了二世;大秦王朝剛到17年大限,就亡于幾位楚人之手。
十六、玉笥山上情何在,汨羅江中水倒流
現(xiàn)在我們來梳理屈原的個人情感問題。
屈原之后,那么方正嚴肅的蘇武,羈留匈奴19年尚且有一胡女相伴,那胡女為他生下子嗣。如此熱烈奔放、以情為生的大詩人屈原,難道流放江南18年,身邊就沒有女子相伴嗎?
在屈原自己所留下的詩篇當中,我們只看到詩人老是在欣賞美女、贊美美女,不停地追求美女,同時也不斷地與美女們拉開距離,乃至被美女所拋棄。當然詩歌之道,大抵狀失戀之情,方能感人,不足信也。
在目前所能看到的文獻資料中,涉及屈原愛情婚姻問題的只有一條孤證,那是《太平寰宇記》卷145所引《襄陽風俗記》中的記載: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之。
原通夢告妻,所祭食皆為蛟龍所奪。龍畏五色絲及竹。
故妻以竹(葉)為粽,以五色絲纏繞之。
這一故事的女主角,只在此處出現(xiàn)過一次。所有關(guān)于屈原的傳說之中,再也沒有提到過有關(guān)屈原妻子的只言片語。
當代作家中,郭沫若的話劇《屈原》里有一位美麗的女弟子嬋娟,忠貞不移地長伴在詩人身旁。
山東傳記作家曹堯德從文人必風流的思路出發(fā),在其《屈子傳》中,詳盡地描摹了屈原與香溪女子昭碧霞的婚戀史,并將鄭袖對屈原的戀情渲染到如火如荼、無所顧忌的地步,以致氣死了年方25歲的昭碧霞。這些戲劇小說家言,至多是美好善良的想象而已。
但有一位女郎值得注意。
這位女郎就是《離騷》中安慰并規(guī)勸屈原的女須。
現(xiàn)存大部分文獻中,王逸等學者們都說女須是屈原的姊姊?!逗鬂h書》卷32《郡國志》“姊歸本歸國”下注引到:“縣北一百里,有屈平故宅,方七頃,累石為屋基。今其地名樂平,宅東北六十里有女須廟?!边@也說明女須卻有其人。
屈原第二次流放之前,曾回家鄉(xiāng)告別。這時候其姊女須也從外地趕回家鄉(xiāng),與屈原會面,這就是《水經(jīng)注·江水》中所提及的傳說,所以漢以秭歸置縣。
但在屈原流放時長期居留的湖南沅江、溆浦和汨羅等地,絕大部分民間傳說都說女須是屈原的女兒,而且這些傳說都蔚為系列。
《送寒衣》講敘女須想念父親屈原,就為父親千針萬線地縫制好了御冬的寒衣,長途跋涉來到洞庭。小姑娘正在望湖興嘆時,一位老漁翁輕舟前來,一直渡她到汨羅江口。他說昔日的娥皇、女英二妃,為尋舜帝而葬身君山,今日女須尋父也會成為千古佳話。言罷羽化而去。女須來到玉笥山,找到父親,從此就一直陪伴著父親,照料著父親的生活。
《五月端陽》說的是秦軍攻下郢都的消息傳來,屈原通宵不眠。端午節(jié)一早,屈原就騎上又老又瘦的白馬,含淚與女兒道別,然后縱馬揚鞭,到了一方僻靜之處,抱起石頭,跳下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