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倫理學的優(yōu)勢
為什么一些哲學家相信把重點放在美德上優(yōu)于對倫理學的其他思考方式?人們提出了很多理由,下面是兩個最重要的。
1. 道德動機。首先,德性倫理學是有吸引力的,因為它提供了自然而有魅力的對道德動機的描述。其他理論在這一點上是有缺陷的。試想下面的情況:
你在醫(yī)院里正處于一個很漫長的疾病恢復期。你很煩燥不安,所以當史密斯先生來訪時你很高興。你和他聊天很愉快,他的到訪正是你所需要的。過了一會兒,你告訴史密斯先生你有多么感謝他的到來——他真是一個好朋友,總是克服那么多麻煩、穿過城中心來看你。但是,史密斯先生反對你的說法,他承認他只是在盡他的責任。起初你認為他只是謙虛,但你們談得越多,這一點就越清晰,他說的是實話。他不是因為他想你,或者他喜歡你而來看你,只是因為他認為“做正確的事”是他的責任。并且,在這種情況下,他認為拜訪你是他的責任——也許因為他知道,此時沒有別人比你更需要振奮起來。
這個例子是米切爾·斯托克(Michael Stocker) 在發(fā)表于《哲學雜志》(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上的一篇很有影響的文章中提出來的。斯托克評論道,知道史密斯的動機后,你肯定會非常失望,現(xiàn)在他的到訪似乎是冷酷而算計的,對你失去了全部的價值。你認為他是你的朋友,但是現(xiàn)在你知道了別的東西。斯托克說,關于史密斯的行為,“這里肯定是缺少點什么——缺少道德的良好品性和價值”。
當然,史密斯做的并不錯。問題是他的動機,我們看重友誼、愛和尊重,并且我們想讓我們與其他人的關系基于相互的尊敬。出于抽象的責任感或“做正確的事”的欲望的行為就不是這么回事。我們不愿意生活在只根據(jù)這樣的動機行事的人所組成的共同體中,我們也不愿意成為這樣的人。因此,這個論證的結(jié)果是,只強調(diào)正當行為的倫理學理論從來不能提供對道德生活的令人滿意的描述。因此,需要強調(diào)例如友誼、愛和忠誠等個人品質(zhì)的理論——即,美德理論。
2. 對公平“理想”的懷疑?,F(xiàn)代道德哲學的主題是公平——指這樣的思想:所有的人在道德上都是平等的,在決定我們做什么時,我們應該把每個人的利益都視為同等重要的。(前文列舉的“正當行為”的四種理論中,只有很少有人堅持的倫理利己主義否認這一點。)約翰·斯圖亞特·穆勒對此做出了很好的表述,他說:“功利主義要求[道德行為人]像一個利益無關而慈善的旁觀者那樣嚴格地公正無私?!蹦悻F(xiàn)在讀的這本書也將公平作為基本的道德要求:在第1 章,公平包括在道德的“底線概念”之中。
即使如此,公平是否真的是如此重要的道德生活特征仍然是有疑問的。想想我們與家庭和朋友的關系。當與他們的利益相關時,我們真的是公平的嗎?并且我們應該公平嗎?一位母親愛她自己的孩子,關懷他們,她不會以這種方式關懷其他孩子。她對她的孩子是完全徹底地偏心的。但是,這有什么錯嗎?這不正是一個母親應該采取的方式嗎?再者,我們愛我們的朋友,愿意為他們做事,而不會為了只是其他人的人去做。這又有什么錯嗎?相反,似乎是對家庭和朋友的愛是好的道德生活無可逃避的特征。強調(diào)公平的理論在解釋這些時都會有存在困難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