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開始:北京大學(xué)愛心講堂十年精華 德,因此,也是家天下的政治道德,這為后來的泛化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孝道 的泛化是在《孝經(jīng)》中完成的,它被看成是天之經(jīng)、地之義、人之行,被認 為是包括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社會各階層人的首要的和無所不 包的道德。到了漢代,“以孝治天下”、“舉孝廉”、設(shè)孝經(jīng)博士等舉措, 又將孝的泛化予以確認和強化。因此,正如孫中山在其《三民主義·民族主 義》中指出的,“《孝經(jīng)》所言的孝字,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至,現(xiàn)在世 界上最文明的國家,講到孝字,還沒有像中國講得這么完全?!鄙踔恋浆F(xiàn) 在,西方的語系里還沒有和“孝”對等的字義。
中華的孝道,主要指的還是親情上的孝道,可以說孝道情懷是人類一 切美好感情的基礎(chǔ),只要有血緣關(guān)系存在,那么愛敬父母就是人類的一種天 性,是一切道德美好感情的源頭,是德性和義務(wù)產(chǎn)生的精神根源。人也正是 在父母的愛中學(xué)會了反哺和奉獻。現(xiàn)代社會的孝道信仰其實就是要保持這種 所謂的人民性,人民性的精華就是和封建政治的“泛孝”脫離了,使孝道成 為完全建立在血緣關(guān)系之上的感情。進一步,我們再把孝的內(nèi)涵與天地、宇 宙的生命源起結(jié)合在一起,探討生命的真諦。
從這幾年的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晚會我們也可以明顯看出,主旋律一直都 在強調(diào)“家”這個概念。這應(yīng)該也算是再一次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fù)興,也就是 在傳統(tǒng)文化中重新找到真髓?!俺;丶铱纯础睉?yīng)該看什么?其實就是恢復(fù)孝道 信仰。盡管在政治制度上以及生產(chǎn)力等方面,中國這一百年來,一直講究西學(xué) 為用,但中國人的精神信仰狀態(tài),在臺灣保存的還是比較完整的。比如臺灣特 別注重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新婚夫妻買房子就一定要有父母的房間。我 們把臺灣的家庭稱之為“內(nèi)閣制”,父母的精神領(lǐng)袖地位是不變的。平常家事 基本上由夫妻倆決定,有重大的事情決策時,則一定要請教他們。另外,從節(jié) 慶上也能看出兩岸孝道信仰文化的差異。比如過春節(jié),現(xiàn)在大陸過年的氣氛就 越來越淡了,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也逐漸被西方節(jié)日所影響。而在臺灣,客家人和
第一部分 名家十五講
其他如山東人卻仍然會保留一些傳統(tǒng)的習(xí)俗,這些習(xí)俗都是從大陸傳承過來 的。比如大年三十那天,他們一定會到祖先的墳上把過世的父母“接”回家里 一起過年,家里放好香案,上面擺著香果、供著列祖列宗的牌位,舉行儀式, 沐浴、上香、行大禮。從初一到十五元宵節(jié),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到廟里燒香拜 佛,尤其初九天公生比年初一還熱鬧;年后的清明節(jié),也一定要去祖先的墳地 上供;冬至之后,還要到墳上去送寒衣;父母的生日,也要上墳?;旧厦恳?年要給父母掃五次墓,正所謂大孝終身思父母。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歷經(jīng)了千年的提煉與沉淀的,孝道所孕育的深層文 化也都是以家庭為中心的。那么“孝道”的細節(jié)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對父母 要恭敬,更重要的是要光宗耀祖。為什么封建社會要提倡“以孝道治天下” 呢?就是因為奉行孝道的人會有“羞恥感”和“榮譽心”,孝道教育在本質(zhì) 上其實就是“八榮八恥”教育。一個人因“孝順”而具備了這種人格魅力, 那么他就會造福于社會。我剛才所說的“光宗耀祖”其實就是奮進的一種動 力。西方把奮進、勤儉都當(dāng)成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智慧的細節(jié),同時也 是反映生活的一種細節(jié)。如果能夠把孝道信仰放大的話,我們也可以看到, 孝道文化其實和人品是一體的。就像我們常常說的一樣,一個人如果不求上 進,那么簡直就是羞辱家門,是家門的不幸。但如果真的要“光宗耀祖”, 就必須做到勤儉、誠實等,它們都涵蓋在了孝道里面。大陸在這幾年大力推 行“八榮八恥”,歸結(jié)起來,就是一個“孝”字。
另外,如果一個孩子懂得了遵守孝道,他也就有了愛。但在百年中國 的變遷過程中,在東西方文明交手后,我們往往覺得在科學(xué)技術(shù)上遜人家一 等,所以盲目地在變革過程中潑污水,否定自己的文化,這樣常常也就把自 己的孩子潑了出去。其實,所謂歐美也好,日本、韓國、很多基督教國家、 甚至非洲國家也好,他們很多的道德觀都和儒家傳統(tǒng)的道德觀是相通的,都 是講仁愛、講孝道、講家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