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傷骨。上網讓你看了很多不該看的東西,然后就想入非非。心為國
王,腎為大臣,心一想,腎就工作,于是就分泌了很多黏液,我們中國人管
它叫下流。
最后給大家推薦幾本書,我非常受益: 《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著;
第一部分 名家十五講
《金剛經說什么》,南懷瑾老師著; 《論語別裁》,南懷瑾老師著; 《影塵回憶錄》,倓虛老法師著; 《王鳳儀言行錄》,王善人著。
孝親觀念的現代意義
劉慧敏 劉余莉
劉慧敏,南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赤峰學院漢語言文學系教授。
對于現代家庭關系問題的討論,筆墨日益集中于夫妻雙方關系的處理和 協(xié)調,這是否意味著現代家庭中子女越來越少地關注對父母的贍養(yǎng)與孝敬問 題?易言之,傳統(tǒng)社會中濃厚的孝親觀念在現代家庭中還處于何種地位,起 著多大的作用呢?帶著這個疑問,筆者對當代家庭中子女對父母的“孝敬” 問題進行了訪談調查。
調查是在煙臺開發(fā)區(qū)的一個居民小區(qū)中進行的。由于地處開發(fā)區(qū),集中 了許多年輕的和中年的夫婦。與地處開發(fā)區(qū)的特點有關,這里聚集的年輕人 都具有較高的學歷和較好的文化素質。我們的訪談對象是那些與兒女生活在 一起的老年人,了解他們對兒女的孝親觀念的看法。
在談及兒女對父母是否“孝敬”的問題時,這些老人的回答大都是肯定 的。然而,這些肯定的回答在我們聽來,都帶有一種“知足常樂”的無奈。 在他們看來,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受到兒女的照顧,就很滿足了。而這種 滿足似乎來自于與那些歧視打罵父母、吃父母的、要父母的、拿父母的兒女 的對比。從他們的談話中還得知,對于洗衣、做飯、照看孩子等家務,他們 也都心甘情愿地承擔了,目的是為了在自己能干活的時候,不要成為子女的
第一部分 名家十五講
包袱。至于像子女不高興了,說話時不在乎父母的感受、甚至帶有訓斥的口 吻等情況,他們也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態(tài)接受了。他們的精神生 活,更多的是來自于與孫子、外孫的感情交流,而來自于兒女的卻很少。兒 女也沒有很好地意識到應該關心父母的精神生活,而把孝僅僅理解為贍養(yǎng)父 母。這與中國傳統(tǒng)社會對“孝”的理解相距甚遠。
“孝”是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核心內容,千百年來一直作為倫理道德之本、 行為規(guī)范之首而備受推崇。如孔子的“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 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孟子的“仁之實,事親也者”(《孟 子·離婁上》)、《孝經》中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都把 孝視為仁、義的根本,“人倫之公理”。后世的思想家和歷代統(tǒng)治者也把它 當做維護社會倫理關系和政治統(tǒng)治的重要手段,并從不同的角度,比較全面 地闡述了“孝”的含義、內容以及各種具體要求。
孝道為什么這樣為古人所重視呢
在儒家看來,孝敬是性德,即本性中所具有的品德。儒家講人性本善, 人性的本善體現在與生俱來的惻隱之心、是非之心、辭讓之心、羞惡之心。 而建立在父子親情這種自然的倫理關系之上的孝敬,最容易體現惻隱之心。 因此,講孝最容易開發(fā)本性,使本具的性德昭顯。儒家仁的思想正是建立在 孝這個根本的基礎上。因此,“孝”這個字絕對不能疏忽。理解了這個字, 也就理解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從“孝”這個字的構成來看,“孝”是一個會 意字,上面是個“老”字,下面是個“子”字?!靶ⅰ边@個字的含義就是 說,上一代與下一代是一體,不是兩個。如果有兩個的觀念,那就不是孝 了。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 終是一體。在國外的中國人還保持著祭祀祖先的傳統(tǒng),外國人不理解,問:
從心開始:北京大學愛心講堂十年精華 幾百年、幾千年前的祖先,認都不認得,還祭祀他們干什么?這是因為他們 不懂得“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道理。中國人祭祀祖先,這個情存得深 厚!遠祖不忘,對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孝敬的道理呢?儒家從縱的方面講孝的 教育,從橫的方面,則講兄弟之間的悌,繼而把它推廣到“四海之內皆兄 弟”。可見,孝悌教育做好了,整個社會的人倫關系就自然會井然有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