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名家十五講
別。劉向整理經(jīng)籍,《孝經(jīng)》以今本為主,比照古文,以十八章為定。
入晉,《孝經(jīng)》有鄭氏注本與孔傳本行世。前者為今文,后者為古文。 唐開元七年三月,玄宗詔令群儒質(zhì)定,劉知幾與司馬貞相為辯難。其后玄宗 御注用今文,故今文大行而古文幾致中絕。宋司馬光《古文孝經(jīng)指解》、朱 熹《孝經(jīng)刊誤》皆用古文,學(xué)者遂又轉(zhuǎn)而從孔氏古文。
《漢書·藝文志》云:“《孝經(jīng)》者,孔子為曾子陳孝道也?!币詾?是孔子為曾參說孝道,以明天子庶人五等之孝、事親之法而作。曾參作《孝 經(jīng)》之說,后人多有質(zhì)疑者。朱熹認(rèn)為《孝經(jīng)》僅篇首六、七章是孔、曾對 話的原文,后面十余章是漢初齊魯間陋儒雜取《左傳》等書而作的傳。姚際 恒認(rèn)為《孝經(jīng)》是漢儒的偽作。但是,《呂氏春秋》的《察微》、《孝行》 已引用《孝經(jīng)》的《諸侯章》和《天子章》的文字,證明《孝經(jīng)》至遲成書 于戰(zhàn)國末年。據(jù)筆者研究,《孝經(jīng)》是子思記述孔子論孝的作品。
《孝經(jīng)》是研究孔子孝道、孝治思想的重要文獻(xiàn),各章的內(nèi)容,大致如下:
第一章《開宗明義章》,此章為全書的綱領(lǐng)??鬃犹岢?,“孝”是先王 治理天下的至德要道,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并提出孝的具體要求:始于 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以下各章皆圍繞此章展開。
第二章到第六章分別為《天子章》、《諸侯章》、《卿大夫章》、《士 章》和《庶人章》,論自天子至庶人的“五等之孝”。
第七章至第九章分別為《三才章》、《孝治章》、《圣治章》,論圣人 的德教都源生于孝。
第十章《紀(jì)孝行章》記述孝子日常事親的行為。
第十一章《五刑章》論墨、劓、刖、宮、大辟五刑的三千科條中,罪莫 大于不孝。
第十二章《廣要道章》和第十三章《廣至德章》,申論首章“君子有至 德要道”之義。
從心開始:北京大學(xué)愛心講堂十年精華 第十四章《廣揚名章》申論首章君子“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
母”之義。 第十五章《諫爭章》論君父有過失時,孝子當(dāng)據(jù)理諫諍。 第十六章《應(yīng)感章》論為君父者若順從諫諍、修身慎行,則可得應(yīng)感之福。 第十七章《事君章》論孝子升朝后的事君之道。 第十八章《喪親章》論孝子守父母之喪的哀戚之情。 《孝經(jīng)》系統(tǒng)地論述了《孝經(jīng)》的思想體系,提出了“孝治”、“諫
爭”、“博愛”、“移孝作忠”等原則,對古代倫理、政治思想的影響尤為 重大:
1.孝治 《孝經(jīng)》將“孝”作為通向賢圣之治的“至德要道”,它既是人類最 普遍的情感,又是社會倫理的核心和最高境界??鬃影研⒖醋魇堑赖碌臏Y 源、治化的綱領(lǐng),主張用孝統(tǒng)德,教以敬、教以愛,使人人日增美善之心, 最后達(dá)到天下大順??鬃诱J(rèn)為,以孝治國,最為便捷、最易收效,也最可 靠,所以《圣治章》說:“圣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yán)而治,其所因者本 也。”“孝治”思想受到歷代帝王的認(rèn)同,故多以之為標(biāo)榜。關(guān)于這一點, 我們將在后面專門論述。
2.諫諍 “文革”批判孝道,罪名之一是孔子提倡“愚孝”。其實,這完全是 蓄意歪曲。在孔子的孝道體系中,孝子與父母之間,是依靠德來維系的,而 并非只是單向的順從。子女的孝順,是以長輩有德為前提的,無德則不能順 從。從某種程度而言,春秋亂世的形成,正是缺少爭臣、爭子。所以,孔子 在《諫爭章》中明確反對將孝理解為唯父命是從:
曾子曰:“……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
第一部分 名家十五講
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諍臣五人, 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則終 身不離于令名。父有諍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dāng)不義,則子不可以不諍于 父,臣不可以不諍于君。故當(dāng)不義則諍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