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節(jié):制造業(yè):淘金者能賺到錢嗎

下一代企業(yè) 作者:何帆


制造業(yè):淘金者能賺到錢嗎

有一年的圣誕節(jié)剛過,美國人薩拉忽然發(fā)現,39件圣誕禮物中,“中國制造”的有25件;而家里的DVD、鞋、襪子、玩具、臺燈……也通通來自中國。面對此情此景,她不禁自問:如果沒有中國產品,美國人還能否活下去?全球化真地已經悄悄地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嗎?于是薩拉突發(fā)奇想,決定從2005年1月1日起,帶領全家開始嘗試一年不買中國貨。

沒有“中國制造”的日子有很多煩惱。就像薩拉說的,以前再平常不過的購物在那一年里都變成了一種煎熬。為了給孩子買鞋子,薩拉跑遍了商場,最后只好忍痛訂購了一雙價格68美元的意大利童鞋。孩子們眼巴巴地看著“鱷魚醫(yī)生”、充氣游泳池、塑料光劍,掰著手指頭盼望這一年早點過去,他們就可以盡情地買中國玩具了……所有這些購物,都讓薩拉一家大傷腦筋。

的確,不僅僅是在美國,在很多其他國家,普通人的生活都離不開“中國制造”了。但是,當我們對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世界制造業(yè)中心”的話題津津樂道的時候,不要忘記了,這固然反映出中國的競爭力在不斷提高,但也提醒我們反思,民工正拿著微薄的工資,工廠正朝河流中傾瀉著污濁的廢水。中國的出口大量依靠加工貿易,一方面進口能源和原材料,一方面出口制造品。中國對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世界市場供給的增長速度,而中國對制造品的供給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世界市場需求的增長速度,結果是能源和原材料的進口價格不斷提高,而制造品的出口價格卻不斷降低,中國的貿易條件持續(xù)惡化。我們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甚至會比在國內銷售的產品更便宜。這樣的出口、這樣的制造,會給中國帶來多少利潤,多少福利?因此,我們需要關注的并不是中國制造了多少,而是中國在制造什么。

薩拉的眼睛只盯著“中國制造”的標簽,但是,那些“美國制造”的產品里會有“中國制造”的部件,“中國制造”的產品會有“美國制造”的部件,因為國際貿易的格局已經從產品和產品的貿易變成了產品內部的貿易。過去典型的國際貿易是根據要素稟賦,即一個國家在哪些生產要素上有資源優(yōu)勢。中國的勞動力豐富,就會生產勞動力密集型的產品,比如鞋子;美國的科技發(fā)達、資本豐富,就會生產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的產品,比如飛機。中國用8億雙鞋子換美國的一架飛機,說的就是這種貿易格局。然而,產品內部的貿易是說,任何一個產品,任何一個產業(yè),都會把生產環(huán)節(jié)的鏈條配置到不同地方,從而得到專業(yè)化的收益。比如電腦,芯片會在美國生產,顯示器可能在中國臺灣生產,鼠標和鍵盤則在中國廣東生產,最后再組裝起來。過去的生產是在流水線上,現在的生產則更像孩子們玩的積木,拆開了是一塊塊,拼起來可以是各種各樣的“產品”。空中客車已經在天津濱海新區(qū)建立了一個A320客機的總裝線。如果在天津組裝出來的飛機出口到國外,這架飛機上是不是也會貼上“中國制造”的標簽呢?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真需要弄明白一個問題:“中國制造”的標簽意味著什么?答案是清晰而嚴酷的:在多數情況下,它意味著初加工、低技術、廉價品、低工資、高能耗、資源型、高污染。盡管中國目前能夠利用廉價勞動力的優(yōu)勢不斷出口,但是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口紅利還能夠持續(xù)多長時間呢?未來國際貿易中制造品所占的比重會逐漸減少,新增的主要是服務業(yè),中國在服務業(yè)上能有競爭力嗎?中國人辛勞一世,但最后卻可能會被鎖定在“廉價勞動力的陷阱”里面;倒是其他的國家會從中國的增長中獲益更多。

當年,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發(fā)現了金礦。前去淘金的人蜂擁而至,但最后發(fā)財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為了那個虛幻的淘金夢當了一輩子的苦力。在這場淘金熱潮中,真正發(fā)財的是那個買牛仔褲給礦工的人!國家間經濟增長的故事也幾乎一樣:當中國懷著淘金的夢想埋頭苦干的時候,俄羅斯、澳大利亞、歐佩克國家等資源出口國正在向絡繹不絕的顧客賣“牛仔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