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理查德·拉扎勒斯(Richard Lazarus)把壓力的研究擴張到了認知領域,為心理學提供了新的轉機。他的主張在于對壓力主觀的解釋比客觀的量更具有意義。
第一種就是,當某一件事情發(fā)生時,發(fā)揮最基本作用的就是當事者對變化的情況如何解釋、接受、進行評價的問題。由此可見,對某個人而言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對另一個人而言是比較困難的事情,便會產(chǎn)生壓力。
第二種是指某一件事情或某一種情況是否是可預測的、可承擔的、可調(diào)整的,能夠決定一個人是否將其接受為壓力。與知道自己做錯了,于是與老師協(xié)商挨打十次,就此挨板子相比,自己乖乖地坐著,但是老師經(jīng)過自己身邊時未經(jīng)協(xié)定便對自己動手將會產(chǎn)生更大的壓力。因為無法預測何時會挨打,將會成為無法抵抗的不可調(diào)節(jié)的外界因素。因此,人們總想避開壓力,總是為了把生活變?yōu)榭深A測的,自身可調(diào)節(jié)的、可承擔的而努力。
立足于這種壓力的基本理論進行分析,生活在這一時代的人們把賭注壓在“考試”的方法論之上,因為只要通過考試,就可以得到禮物就是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的或是可控制性(controllability)的。
公務員或教師這種職業(yè)退休后會有保障,人們所做的事情也算相對來說是可以預測的;并且,醫(yī)生或中醫(yī)所做的事情雖然不是可預測的,但是作為專職的自身可以控制所有的狀況。專職不僅沒有退休年齡,但其魅力體現(xiàn)在它是可以計劃、控制自身的生活。
現(xiàn)在的這個時代不需要過了中年期就整理人生,而是強調(diào)注重重新再過一次的人生第二春。不確定性因此逐漸增加,人們?yōu)榱藴p少從中產(chǎn)生的不安感,所以選擇了考試。不過,不用通過考試也可以得到穩(wěn)定的職業(yè),人們?yōu)槭裁磳荚噾賾俨簧崮??難道是古代的科舉考試的殘余還留在人們的大腦中嗎?
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會前進,有撞墻的時候,也有摔倒的時候,還會有陷入泥潭的時候。這時我們會坐著休息片刻,也會選擇繞行另一條路。不過,有的人為了尋找更好的捷徑,或為了盡量少地耗費精力,便又回到從前所走過的路,想要從沒有障礙的階段重新開始。他們相信通過重試自己以前做過的事情,就可以克服現(xiàn)在的困難。曾經(jīng)學習比較不錯的人們一路重復著考試的心理便是來源于此,他們希望通過考試成績來完善或改造自己的人生。不過,為什么非要選擇考試呢?他們肯定也有過通過其他方法來取得成功的經(jīng)驗,但是偏偏選擇考試的理由何在呢?因為他們認為考試是公正且客觀的。投身這類考試中的人們會認為“世界是很不公平的。它不承認我,我不想躋身于不合理的社會的人際關系之中”。尤其是那些有過社會經(jīng)驗的人,在職場中所經(jīng)歷的交際,讓他們更愿意以考試來擺脫自己所處的痛苦。
職場生活真的是那么讓人痛苦、疲倦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些目前正處在工作階段并且繳納直接收入稅的無數(shù)上班族們,難道就沒有任何的想法嗎?還是這些人根本就沒有參加過正式的考試?事實并非如此,對考試癡狂的人在處理人際關系上,往往表現(xiàn)得并不佳,或許他們并不想在人際關系上付出努力。對于模糊而又缺乏確定性的人際關系,付出和回報并不像存在賬戶里的錢款一樣使人一目了然,它只能會是不公平的‘甲和乙’的關系。因此這樣的想法就促使這些人在人際關系方面落后于他人。
他們IQ很高,但是SQ(社會關系指數(shù))卻普遍偏低,這些IQ和SQ不成比例的人很難承認并接受比自己能力差的人領先于自己。因為不這樣的話就代表著否定了他們十幾年來在學校用知識所累積的成就,從而動搖了他們心中的價值判斷體系。
考試屢屢失敗,但是不能輕易放棄的理由是因為他們看不到99%的失敗者,眼中只有1%成功的神話。他們會盡量把自己想象成是99%以外的人,并且找出能證明其觀點的各種理由,同時從別人身上找出失敗的原因,這種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這類人在看待他人的行為時,往往低估環(huán)境的因素,高估特性的影響,并且認為自己的行為是與之有別的。這樣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們對失敗予以否認的自我信任的強化程度。自己做錯就怪罪“狀況”、別人做錯就怪罪“性格”的傾向也是基本歸因謬誤的典型表現(xiàn)。
人們通常傾向于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讓自己的投資最大化地得到報償,無論是在利潤上還是在社會地位上,抑或是在政治影響力上。但不論從何種角度來理解,這種欲求都是自私且具有貪圖意味的。社會中所潛藏的利潤無論多么具有潛力,但從人均占有的分配情況來分析,這種從屬于個人的貪圖欲望是無法讓所有人都得到滿足的。因此,在社會制度與法制的約束下,人們不斷地抑制自己的欲念,以“公共模式”的名義生存,長此以往,精神上的壓力逐漸顯現(xiàn),讓都市中身心疲乏的人層出不窮。長久以來抑制的享樂欲求,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在另一個側面形成了一種具有攻擊性的危害,它們在某一個角落里一點一滴地積聚著力量,虎視眈眈地盯著每個人的情緒爆發(fā)。
然而在帶有運氣成分地登上自己所期許的位置時,原本裝滿了欲望的內(nèi)心也涌上一股愧疚,其中甚至還帶有與他人分享的想法。不過,若是放棄了年輕時所懷有的欲望,以自卑的情緒和反復的挫折達到目的,那么到那時,在這種壓抑的生活中所形成的攻擊性,其危險程度也會更大。他內(nèi)心的另一面會要求得到補償,并且在得不到補償?shù)那闆r下,他的情緒就會在某個特定的時刻爆發(fā)。
考試是一個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并且很多人都認為只有這才是最公平的游戲,所以無數(shù)人涌入了考場的大門。人數(shù)之所以會這么多,也因為他們都在社會中承受著同樣的壓力,并且在這種壓力下懷著同樣的欲望。今天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來往于我們身邊、與我們擦肩而過的大多數(shù)人,都在以考試的方式來激烈地爭奪著自己企圖搶占的位置。這是一個合法的搶椅子游戲,所有人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