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下蛋,豬養(yǎng)大了,賣出去,一年也能掙些個零用錢,貼補家用的不足。我母親就是這樣克勤克儉地過日子,因此家境雖然窮得很,日子倒過得挺和美。
我出生的那年,我祖父五十六歲,祖母五十一歲,父親二十五歲,母親十九歲。我出生以后,身體很弱,時常鬧病,鄉(xiāng)間的大夫,說是不能動葷腥油膩,這樣不能吃,那樣不能吃,能吃的東西,就很少的了。吃奶的孩子,怎能夠自己去吃東西呢?吃的全是母親的奶,大夫這么一說,就得由我母親忌口了??蓱z她愛子心切,聽了大夫的話,不問可靠不可靠,凡是葷腥油膩的東西,一律忌食,恐怕從奶汁里過渡,對我不利。逢年過節(jié),家里多少要買些魚肉,打打牙祭,我母親總是看著別人去吃,自己是一點也不沾唇的,忌口真是忌得干干凈凈??珊尬议L大了,作客在外的時候居多,沒有能夠常依膝下,時奉甘旨,真可以說:罔極之恩,百身莫贖。
依我們齊家宗派的排法,我這一輩,排起來應該是個"純"字,所以我派名純芝,祖父祖母和父親母親,都叫我阿芝,后來做了木工,主顧們都叫我芝木匠,有的客氣些叫我芝師傅。我的號,本叫渭清,祖父給我取的號,叫做蘭亭。齊璜的"璜"字,是我的老師給我取的名字。老師又給我取了一個"瀕生"的號。齊白石的"白石"二字,是我后來常用的號,這是根據(jù)白石山人而來的。離我們家不到一里地,有個驛站,名叫白石鋪,我的老師給我取了一個"白石山人"的別號,人家叫起我來,卻把"山人"兩字略去,光叫我齊白石,我就自己也叫齊白石了。其他還有"木居士"、"木人"、"老人"、"老木一",這都是說明我是木工出身,所謂不忘本而已。"杏子塢老民"、"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農(nóng)",是紀念我老家所在的地方。齊大,是戲用"齊大非耦"的成語,而我在本支,恰又排行居首。"寄園"、"寄萍"、"老萍"、"萍翁"、"寄萍堂主人"、"寄幻仙奴",是因為我頻年旅寄,同萍飄似的,所以取此自慨。當初取此"萍"字做別號,是從瀕生的"瀕"字想起的。"借山吟館主者"、"借山翁",是表示我隨遇而安的意思。"三百石印富翁",是我收藏了許多石章的自嘲。這一大堆別號,都是我作畫或刻印時所用的筆名。我在中年以后,人家只知我名叫"齊璜",號叫"白石",連外國人都這樣稱呼,別的名號,倒并不十分被人注意,尤其"齊純芝"這個名字,除了家鄉(xiāng)上歲數(shù)的老一輩親友,也許提起了還記得是我,別的人卻很少知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