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詳(2)

最風流,醉唐詩 作者:李會詩


寒來暑往,初夏秋冬,每一片落葉掉在頭上,都可以觸動敏銳的情思。這就是人們最自然也最敏銳的生活狀態(tài)?,F(xiàn)代人的一目十行、一日千里,在古人的心中是無法想象的。他們喜歡"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淡然,欣賞"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空靜,生活猶如一杯淡淡的香茶,他們的詩篇就像茶水中慢慢綻放的茶葉,盡情地舒展,然后釋放出一縷縷濃香。也如一次次雨后的空間,清新洗練,蕩漾著溫潤和松軟。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暝》

新雨后的山色一片翠綠,秋天的傍晚天高氣爽。明月靜靜地照在松林之間,脈脈清泉靜靜地在石頭上流淌。竹林里洗衣歸來的婦女歡笑著離去,江上的蓮蓬晃動漁翁也在收線。春天的芳菲已然散去,但是他依然喜歡停留在這片山色湖光之中。

王維用淡淡的筆墨寫下了這首詩,也描繪了這幅美麗的水墨山水畫。這正應了蘇軾對王維的稱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每一首詩都是優(yōu)美的畫卷,山色、湖光、宿鳥、鳴蟲、晚照、輕風、朗月、晴空,所有自然的景物都在他的畫作中擁有了自己的生命,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大自然似乎把所有的感情和景色都和盤托出,呈現(xiàn)在詩人的眼中。

在古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清幽、雅致。"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每一場春雨過后的清晨,每一次驛站古道的啟程,每一段重逢的喜悅與離別的酸楚,都深深地刻在古人的詩行中。他們慢慢地豐富生活,也細細地咀嚼人生。

而浮光掠影的生活常常只是故事梗概的記錄,只有恬淡輕柔的節(jié)奏才能挽得住細膩的心情。唐朝被稱為詩歌的朝代,但全唐詩算下來也不過四五萬首,按字數(shù)來算,恐怕都抵不上普通作家一年的"產(chǎn)量"??删褪窃谶@有限的唐詩中,后代以此為滋養(yǎng),讀出了唐代的繁華與風流,富貴與端莊,讀到了國計民生的大事,家長里短的平常。它用有限的文字,記錄了無限的大唐"風光"。這就是唐詩的風采,也是古人和我們的區(qū)別。

現(xiàn)代式寫作,像是把文字泡在水里,讓它膨脹、發(fā)酵,將貧瘠、短小、無聊的故事拉長、熨平。而唐詩卻正好相反,她將所有的心事都曬在陽光下,濃縮了無盡的感情,然后被歲月層層包裹,最后沉淀為一顆晶亮的琥珀。于是,當人們讀現(xiàn)代的故事時,總會感到心靈的枯竭,因為蒸發(fā)了水分的文字就再也掂不起任何的分量。

而讀唐詩,卻恰好相反。要用豐富的生活來浸泡,才能在明媚的下午,看茶葉絲絲舒展,聽心靈靜靜綻放,品一首好詩,讀一縷茶香。

我心深處即人間樂園

彼時的杜甫已經(jīng)在成都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作為安身之地。經(jīng)歷了顛沛流離后,他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定。春暖花開的時候,他的心情也變得異常輕快,來到江畔散步、賞花,并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篇: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的大部分詩歌,都凝結著濃重的哀愁,所以后世常覺得他"苦大仇深"。倒是這首小詩,筆調輕快流暢,一洗往日的愁怨,春天的喜悅也在字里行間不斷迸發(fā)。黃四娘家的小路上開滿了繽紛的花朵,千朵萬朵的花把樹枝壓得很低。彩蝶在花間飛舞留戀忘返,自在的黃鶯在嬌嫩地啼叫。在這條鄉(xiāng)村的小路上,繁花似錦,鶯啼蝶舞,美不勝收的有景色,也有愉快的心情。胡蘭成也曾這樣描述自己兒時的農(nóng)村生活,"春事爛漫到難收難管,依然簡靜。"只此一句,春天的意境便盡情地舒展,田園的樂趣也逐漸鋪開。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王維《田園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