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魏倭女王卑彌呼
彌生時代晚期,日本列島上出現了大大小小數百個國家,這些國家曾經多次向漢朝設在朝鮮半島的樂浪郡朝貢,以獲得名分上的認同,鞏固自己的統治。在中國的史書中,這些大小不等的國家被統稱為倭國。據史書記載,公元57年,倭國派使者來東漢國都洛陽朝貢,光武帝劉秀賜給他一枚刻有“漢委奴國王”的金印。1784年2月23日,在日本九州福岡縣的志賀島上,一個叫甚兵衛(wèi)的農民在整修農田水溝時,鋤到一塊大石頭,隨后在這塊大石下發(fā)現了這塊金印。
三國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倭國中邪馬臺國的卑彌呼女王派遣難升米和都市牛利兩個使者,來到朝鮮半島上的帶方郡,向太守劉夏提出,希望能去魏都洛陽朝見魏國皇帝,進獻貢品。劉夏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并親自帶領使者來到了國都洛陽。這兩位使者向魏明帝獻上了四個男奴隸,六個女奴隸以及二匹二丈的布。
遠涉重洋來朝貢,讓魏明帝非常高興,于是下詔封卑彌呼女王為“親魏倭王”,賜以金印紫綬,同時封正使難升米為“率善中郎將”,副使都市牛利為“率善校尉”,并賜以銀印。作為對卑彌呼貢品的答禮,魏明帝賜給絳地交龍錦五匹、蒨絳五十匹,紺青五十匹,又單賜卑彌呼紺地句文錦三匹、細班華罽五張、白絹五十匹、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珍珠、鉛丹各五十斤。
兩年后,這些賜贈物品由帶方郡官員送到倭國,這是魏使第一次到達日本列島。這之后,雙方來使不斷,魏使到倭國兩次,倭國使者到魏國四次。其中卑彌呼女王所統領的邪馬臺國與魏國交往最為密切。那么這個卑彌呼女王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物呢?
日本列島自進入農耕文明以后,由于農作物的大量生產,食物出現剩余,部落之間出現了貧富差距。為了爭奪農業(yè)資源,掠奪人口,各部落之間經常發(fā)生爭斗,隨著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最后演變成戰(zhàn)爭。經過多年的兼并戰(zhàn)爭,日本列島原本大小不一的百余國逐漸合并為三十幾個國家,其中以邪馬臺國實力最為強大。與中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一樣,在多年的征伐中,邪馬臺國也成了這三十幾個國家共推的霸主,其國王也被認為是天下的共主。
在卑彌呼成為女王之前,邪馬臺國是以男子為首領,公元188年左右,一些小國之間又再起戰(zhàn)端,史書記載為“倭國亂,相攻伐”,最后各國貴族共同推舉卑彌呼為女王,日本列島這才恢復了安定。據《三國志·魏志·倭人傳》記載,卑彌呼女王“事鬼道,能惑眾”,照此理解,卑彌呼應該是一個類似于掌管部族祭祀的神職人員。由于戰(zhàn)爭頻發(fā),各國都祈求上天庇佑,獲得勝利,而這一祈求行為又由部落祭司負責,久而久之,祭司者的地位凸顯出來,他們利用原始巫術控制族人,由此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卑彌呼女王便是這樣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