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來啦(11)

水底的火焰-知識分子蕭乾:1949-1999 作者:丁亞平


文人之間,即使是在非常時期,也是聲息相通,常常相互鼓勵支持??繐]舞拳頭呼喚上蒼來整理自己的生活,并不那么靠譜。

蕭乾負責英文版《人民中國》,專心于對外宣傳工作。他因此對內盡可能不去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作為高級知識分子,作為從舊社會過來的文人,他陸續(xù)寫了多篇長篇通訊,其中《在土地改革中學習》一文,“廣發(fā)各地登載”,并“出單行本”,影響甚夥。這樣一種政策性的宣傳文字,從政治和現實功用角度看,他完成得無可挑剔,影響非常大。

但是,在文學和語言上,蕭乾骨子里卻很不滿意。過去的他,對語言執(zhí)著而又認真,使用文字考究,“就像作曲家之使用音符”。他認為,表達思想感情的文學語言,內容應溢出字面,躍出字面,要把工夫更多地下在字里行間。

他說:正如一面鑼,用它來通知開飯時,當當當,只要敲得響亮就成。可是作為打擊樂器使用時,則有時是悶啞的轟鳴,如遠處的雷聲,或烘托氣氛,或描繪心境;有時又淋漓激越可穿云裂石,把聽覺引向戲劇的高峰。蕭乾感到,像他同時期的一些作家(如錢鐘書),1949年后就擱了筆,對此他抱有一種莫大的遺憾。

我呢,50年代不甘寂寞??梢哉f,從1949年至今,除了被迫停筆的那22年,就一直在寫。然而,我變成另一個人了。我提筆根本不敢用自己的語言(卞之琳的《四重奏》用過,就挨了批)。我當時說自己要“向下爬——爬到工農兵中去”,而在語言上,我也一直在向他們靠攏。1949年前,我總是努力用“形象”說話。后來我連比喻語言也不敢用了(1956年的《大象與大綱》是唯一的一次例外)。當時黨號召到工農兵中間去。我不但去了(如土改)。我連原來的思維方法都改變了。(1994年5月14日,蕭乾給作者的信。)

蕭乾在《土地回老家》“附言”中寫道:《土地回老家》的意圖,是通過農村幾個典型人物和幾個典型事件,來說明土地改革的基本過程。它不是文藝作品,因為,在這里,創(chuàng)作必須服從報道,人物發(fā)展必須服從過程環(huán)節(jié)。它只是土地改革文件的一種例證。

思想改造要接觸實際,服從需要。至于藝術創(chuàng)作、語言,已經不重要了。對于蕭乾來說,全民免疫戰(zhàn)役已經打響。他需要更為扎實、開敞地踏入主流的行列中去;而他的個人情感生活,同樣需要進行修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