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日本建筑大師安藤忠雄寫他在不同城市空間的散步與觀察,有一年他來到北京城。那是七十年代初期,中日復(fù)交不久。北京紫禁城的巨大與氣勢,當場把他震懾住了。
安藤從京城龐大的公共建筑物里,那些壓倒性的對稱構(gòu)圖之中,看見人與自然之間沖突與對立的關(guān)系,里面蘊含著頑強的人類意志。相比之下,日本的家屋,強調(diào)的卻是人與自然的融和,透過內(nèi)部細節(jié)的營造,溫柔重疊出一種有機而互為增補的靜態(tài)之美。
安藤卻是謙厚的,他不批判霸道的人為之美(雖然能感受到那不是他鐘情的美),他只體諒:“這或許是因為在面對北京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時,人們在生活上所采取的是一種對峙的姿態(tài)與立場,以致住宅成為保護人們的生活免于自然威脅的要塞?!?/p>
前年深秋,到東京郊外看望日本友人長谷川。他和年邁的母親帶我到山里喝茶,那是隱藏在深山里的古老建筑、老茶屋。在路邊幾乎不見人煙的痕跡,走小路入得山來才豁然開朗,一戶戶老房子迎在眼前。這些建筑,在日本各處不難覓。那個下午,我們就著自然光坐在窗邊吃食、喝茶,竊竊私語,直至傍晚燈籠點起,才不舍離去。那山,是江戶時代的山,長谷川說。山也有時代的嗎?有的。
開車送我去火車站時,他說想起一首中國詩?;丶液笪沂盏剿脻h字寫來的李白《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我想找一座山,指給長谷川看:瞧,那是唐代的山。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