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影迷

風格練習 作者:陳寧


在巴黎,做一個影迷是最幸福的事。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年到晚,可以若無其事氣定神閑走進一家電影院看特呂弗影展,從《四百擊》(Les Quatre Cents Coups)看至《最后一班地車》(Le Dernier Metro)。同樣的深情并不限于特呂弗(Francois Truffaut),走遠一點,另一家長期放映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還有小津(Yasujiro Ozu)、戈達爾(Jean Luc Godard)、布列松(Robert Bresson)、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這家映完,又輪到另一家接力,總之在香港望穿秋水的珍稀菜式,在影迷樂園是平常不過的家常便飯。

幸福是有月票。每月付一百多元港幣(不過是少喝幾杯黑咖啡)可以看個飽,藝術院線和商業(yè)院線各守本分,誰也沒有看不起誰。更不用說各種巧立名堂的觀影節(jié)慶如春天影展、夏日嘉年華、露天戲院了。這樣的廉價奢華,簡直硬生生把人訓練成影癡。

說是本末倒置也可以,有時候純然為了電影院才入場。為了某個多年不散的老舊氛圍,褪色的壁畫、軟座椅,或是同場的觀眾:父親帶著幾個孩子來看《四百擊》的老巴黎與孤獨男孩、老戀人在小津的光影里緊緊牽著手、全場站立為一部法斯賓德鼓掌十分鐘、安靜地把最后一個工作人員的名字看完。

不造作,不必煞有介事,大家心照。觀影是神圣的,無非是黑暗之中,還有些執(zhí)著的人絮絮不休地訴說生命是怎么一回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