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我們越界的原因(1)

成為事業(yè)與生活的雙重贏家 作者:(美)亨茨曼


我們越界的原因

誘惑重重,但提醒者會幫助我們。

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

——《圣經-傳道書》

為什么有些聰明的學生會去欺騙?為什么有些正直的公民會在稅收申報表上做手腳?為什么有些優(yōu)秀的運動員會注射興奮劑?為什么有些悔改后開始有所信仰的人又會當面撒謊?為什么有些遵紀守法的人會背叛自己的配偶?為什么有些已經非常富裕的公司高管還要通過造假的方式獲得更多的金錢?當我們在探索人生眾多謎題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有些可稱為世界首富的人卻最難與有需要的人分享其財富,這又是為什么?

所有這些簡單的問題,卻有著各自復雜的答案。我們肯定不是被迫去做不道德的事情的,然而不誠實的、自私的行為卻屢屢發(fā)生(如果我們的媒體、調查和當事者的親身經歷確實能反映現(xiàn)實的話)。有些人說謊言現(xiàn)在是四處蔓延,但這顯然是沒有證據(jù)支持的。今天,合乎道德的行為也許是比從前少了,但是現(xiàn)在信息要比50年前更加公開化。眾所周知的故事也許會給大家留下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印象,但事實可能并非如此。

我能確信的是:欺騙并不是現(xiàn)代社會才有的現(xiàn)象。

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自己是誠實的、正派的、遵守道德規(guī)范的人,而且在大多

數(shù)情況下,我們也確實如此。然而,我們的認知和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差異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困境,而這個困境表明:我們有時會否認事實的存在。實際上,我們確實會不時地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做出一些不誠實或是不道德的小小舉動來。

對于有些人來說,他們的動機只不過就是越界行為(實際上是出于誘惑)帶來的那種短暫的刺激。對另一些人來說,答案可能在于: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礎上,不誠實的行為是否"劃算",不當?shù)牡美欠翊笥诿帮L險所付出的代價或是能使風險"合理化".

是否是由于我們有時感到四面受困、沒有別的選擇,所以只能去挖道德的墻角作為唯一的、實際的出路?是否有人會因為壓力而選擇做不道德的事?或者這些人只是太以自我為中心,所以根本無視他人死活?不當?shù)男袨榭赡艹鲇诟鞣N原因,然而正確的道路只有一條。

誠實是被所有宗教和不同社會形態(tài)認同的美德。一個又一個的調查顯示:人們看重誠實這個品德,而且確實相信自己是誠實的。我們不喜歡別人對自己撒謊,或是敗給一個騙子,或是遭遇欺詐之事。當政府官員欺上瞞下,或是公司高管在財務上弄虛作假時,我們都會感到憤怒。

此外,我們也能夠判斷什么是不誠實的行為。孩子們要是撒謊了,父母是很清楚的。最近有關幼兒價值觀的研究顯示,三歲大的孩子就能分辨謊言了。

我們每個人都會偶然犯錯,這一點不用贅述了。自從亞當偷食禁果之后,這個世界就充滿了類似的事:人們總是做出錯誤的選擇。我們畢竟都是脆弱的、不完美的人,容易犯錯。我們的偏見、貪婪和欺騙行為就是使我們偏離正道的根本原因。幸運的是,偶然的滑跌絆倒并不會使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習慣于跌倒,因為當我們犯錯時,我們會感到糟糕、尷尬或是內疚。或早或晚,我們都會坦白認錯的,沒有人是想要違背諾言的。

然而有些時候可能無法實現(xiàn)諾言,但是要記住情勢的變化并不能使我們從自己許下的諾言中解脫。只有那個諾言的接受者才能使你解脫。我們必須告知那個人我們的窘境,并讓他(或她)選擇是否讓我們解脫。

在經濟繁榮時期,人們有時會因為金錢的誘惑而偏離正道。我們被誘惑是因為我們想要用最容易的方法獲得金錢,而且想要延長這樣做而帶來的愉悅感。我們可能會覺得,使用道德的方法會讓自己處于不利的競爭態(tài)勢(比如運動員服用興奮劑是因為他們覺得如果不用,別人就會贏他們)。

人們可能覺得不道德的行為是比較實際的做法。因不誠實行為而獲得的利益比其所導致的懲罰要大,所以這樣做是有道理的、是實際的。

在不確定怎么做的時候,人們可能覺得只有做不誠實的事才會讓自己保住飯碗、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重獲財富、才能繼續(xù)生存。他們可能騙自己說這樣做不會有什么后果,或者說這樣的事"僅此一次".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這可是一個又滑又陡的斜坡!

無論在什么情形之下,任何借口都不能使欺騙、謊言和自私等行為合理化。但是,我們也確實可以看到,在危機之下壓力會讓我們做出這樣的事。這也就是我覺得我必須要重新發(fā)出呼聲,讓我們夯實自己的道德根基的原因。

在商界、運動賽場、學術界、政治圈和其他組織中,有一些人(可能為數(shù)很少)是完全病態(tài)的、不道德的人,他們所需要的醫(yī)治是我在這里提供不了的。還有的人根本不考慮別人,他們只在乎自己。后面的這些人正在成為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威脅著我們所持守的價值觀。

我們時常被兩種力量所拉扯著:是選擇欺騙所帶來的短期利益,還是要持守自己的正面形象。每一次選擇都需要做一次犧牲。如果短期利益很低,那么要持守誠實的代價就不高;如果利益很高,或者我們覺得必須要得到這樣的利益,那么做個誠實人就變得越發(fā)困難了。

以上的這個成本-收益理論是2005年由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妮娜-馬薩(Nina Mazar)和丹-愛瑞利(Dan Ariely),以及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營銷專家昂-愛默(On Amir)所作的一個實驗的理論基礎。參加實驗的人員要仔細地衡量誠實和不誠實行為的利弊,然后做出使其利益(包括心理滿足感)最大化的決定。要是選擇了正確答案,就會得到很多金錢報償。換句話說,如果不知道問題的答案,而選擇用欺騙的方法得到答案,那么就必須支付賠償金。

不用說,欺騙行為已經大量存在。人們好像并不考慮是不是會被逮住。當測試者宣布對測試的一個轉折性規(guī)則時,又出現(xiàn)了戲劇性的結果。(我一會兒會再跟大家講更多的細節(jié)。)

輸贏并不總是以金錢來衡量的。有時我們會損失金錢,可能會很多,但成功可比財務數(shù)字重要得多。要衡量我們的價值,首先要看組成我們生命的根基:價值觀、健康、家庭和朋友。即使你身后留下一大堆金錢,死亡也不會成為一件樂事。家庭和朋友才是我們生活的生命線和支柱。

如果使用得當,我們的價值觀會幫助我們安然度過暴風雨。在危機中做個深呼吸,然后想想人生中那些閃亮的東西吧。如果它們還在,就沒什么好擔心的,接著就著手整理那些讓我們變得混亂的東西。絕不要降低你的道德標準。要是降低你的標準,就意味著你必須欺騙自己,一旦你看自己是個騙子的話,你的正面形象就會馬上消失。在危機中防止這種事發(fā)生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積極地改變現(xiàn)狀。向別人傾訴,暫時休息一下,開始積累,重新開始(我曾經三次重新開始,每一次新的開始都使我獲得十億美元、甚至超過十億美元的收入)。你的目標是可以實現(xiàn)的,而且你一定能做到。

現(xiàn)在我們再提一提先前說的那個實驗。參加實驗的人員內心很清楚欺騙是錯誤的。誠實的概念對他們來說并不是陌生的,然而基本的是非觀并不能總是幫助人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就是上述馬薩-愛瑞利-愛默實驗所得出的結論。"問題不在于一個人知不知道不誠實的行為是錯的,而是在于當他或她因為誘惑而要做出不誠實行為的時候,是否會考慮這些道德標準并將其行為與這些標準進行比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