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舞蹈就是練習基本功嗎
曾經有一位媽媽問我:“我女兒2歲了,親子班里有沒有舞蹈課,我想讓孩子早一點練練基本功,將來有個亭亭?立的好身材?!边@位媽媽的問題表達了許多家長的愿望。家長們把藝術教育理解成技術教育,把藝術的功能也簡單地理解成改變孩子的體態(tài)而已。學習舞蹈在許多家長眼里就是培養(yǎng)未來的舞蹈家,或是讓自己的孩子有亭亭玉立的身段,能夠參加各種舞蹈比賽演出,獲得參加各種活動的體驗,獲得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贏得各類證書以便將來能夠以特長生的優(yōu)勢進入好的小學、中學和大學。然而在這些良好的期待里,家長們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問題,比如孩子們是否愿意學習舞蹈?怎樣學習舞蹈才符合他們心理、生理的發(fā)展,以及怎樣學習舞蹈才有助于孩子們的個性塑造?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三歲看未來:十年親子教育案例集萃第四章別曲解了藝術教育作為一名母親和教師,20年前我也曾帶著自己的女兒去舞蹈班學習過,當時我是專業(yè)的舞蹈演員和編導。我的女兒去了幾次以后也和許多孩子有著同樣的感受,不喜歡練基本功,喜歡跳舞,再后來她就不愿意去了。她喜歡在家里伴隨各種風格的音樂自己做動作,我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她居然可以把音樂與動作的關系處理得非常好。
當時團里一位著名舞蹈編導到我家來談工作,偶然間看到我女兒的表演,激動地對我說:“這個孩子有天賦,而且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要好好保?和發(fā)展,有沒有想過讓她搞舞蹈?”我很清楚這個專業(yè)需要具備的條件,我只是希望通過舞蹈來培養(yǎng)她的個性、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所以我沒有讓她走上專業(yè)舞蹈演員的道路,而是經常與女兒一起聽音樂做即興舞表演。有時我還讓她說一說自己剛才跳的是什么,她最喜歡玩這樣的舞蹈游戲?,F(xiàn)在想來如果家長們也能在家與孩子一起玩這樣的舞蹈游戲,對培養(yǎng)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是非常有效的。只可惜許多家長們認為這不是舞蹈,沒有意義,只有練習基本功或跳那種一招一式都很專業(yè)的動作才叫舞蹈,這種刻板的練習會使得孩子們由于沒有“心”的參與,只是身體跟隨著他?的節(jié)奏舞動,身體的動作雖然很像他人了,卻沒有產生心靈的共鳴。如果不能在自己的心中“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身體動作來,就只能機械地重復他人的動作。其實,“不成熟對人類個體某些高級心理品質,如好奇心、開放、創(chuàng)新、靈活性等方面的發(fā)展也極為重要……實際上,我們那句古老的俗語‘保持一顆童心’,可以理解為個體將好奇心、想象力、開放態(tài)度、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力等心理品質保持終生,并因此使得文化的進化與創(chuàng)新成為可能?!?/p>
那時每周末我都要帶著孩子去參加繪畫班,在繪畫班里我看到孩子有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我女兒特別喜歡畫畫,她經常在?里自由地畫。有一天突然拿著一幅自己畫的向日葵來給我看,她從來沒有看到過凡高的向日葵,可居然有類似的顏色和情緒的表達。我咨詢了一些有名的畫家,他們都一致認為童年時期不要教成人化的東西,更不能強加給她成人的意識和一些繪畫的技法,要讓她自由的發(fā)揮,想畫什么就畫什么。4歲時她畫了一幅《花》,參加了全國少年兒童美術作品展并獲了獎,她是參賽者中年齡最小的。我周圍的許多藝術家都說這個孩子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那時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幼兒舞蹈是否也應該像繪畫那樣不僅僅只是模仿,還應該讓孩子有自由表現(xiàn)的空間?
20年后的今天,在我研發(fā)的中國幼兒舞蹈藝術教育啟蒙教材《童樂舞》中,讓教師與孩子有了對話的空間,教師與孩子一同探討在這個情節(jié)中將會發(fā)生什么,孩子們要用心思考怎樣用身體去表現(xiàn)場景和動作,在一個教學場景中教師與孩子是這樣互動的:
一個小孩邊講邊做動作來表達小螃蟹吃草莓的故事,當孩子一直都在做吃草莓的動作時,教師問孩子,小螃蟹吃完草莓又做什么了?
孩子想了想說去剪草地,于是他就做出剪草地的動作。
教師問,剪著、剪著草地,小螃蟹看見了什么?
孩子想了想說,小蟲子,于是幼兒開始捉蟲子。
教師說,你表演的是小螃蟹,那么小螃蟹是用什么捉蟲子呢?
孩子迅速地將手變?yōu)殂Q子去剪蟲子,并且蹲著跳過來、跳過去的剪蟲子。
整個故事是孩子自己講的,動作也是孩子自己編的,這種原生態(tài)的動作使孩子認識了舞蹈動作是怎樣發(fā)生的。當教師順著孩子的思路,替孩子搭建故事的平臺,啟發(fā)孩子用肢體語言來完成故事時,肢體語言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孩子正是在老師的啟發(fā)下自己完成了所編的故事和動作。這樣的協(xié)作式教學方式,啟發(fā)孩子進入更深層次的體驗,形成了多層次的教學過程。教師和孩子以各自的經驗、不同的思考方式參與到教學中去,通過新舊知識經驗雙向、反復的相互作用來完成具有個體意義的知識建構。這樣的肢體語言學習讓孩子通過生活發(fā)現(xiàn)動作,而不是教師告訴孩子、訓練孩子小螃蟹捉蟲子的動作,替這些小演員去“規(guī)定”動作,而是順著生活的邏輯線索啟發(fā)孩子發(fā)展形象動作,進而完成自己的“舞蹈作品”。還有一個男孩子編的舞蹈動作是:一個小螃蟹被大灰狼吃進肚子里,小螃蟹就用它的大鉗子剪開大灰狼的肚子。這個孩子在做剪的動作時,把大灰狼的肚子設計成了一個很大的空間,所以他空間移動非常大,從左到右,從后到前,最后小螃蟹出來了,高興地蹦蹦跳跳。在這個故事中孩子用語言伴隨著動作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這樣的教材已經變成了能與孩子們對話、交流的“文本”了,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解釋、發(fā)展、發(fā)揮教材,而每一次的對話就是一次妙趣橫生的旅行,每一次表演就是一次生命的體驗,誰說男孩子不喜歡舞蹈,男孩子同樣也可以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由此看來,一個有能力從事舞蹈藝術教育的老師并不是只要求孩子們去表演一些準確的幾何式樣的肢體動作,而是能夠讓孩子們在積極的情緒體驗中獲得身體的收縮、放松、協(xié)調、彈跳等肌肉方面的經驗,從而表達出身體對環(huán)境產生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