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孟買,歷史的見證(2)

一生的遠行 作者:季羨林


 

一講到人民的友誼,人們立刻就會想到柯棣華大夫。他的故鄉(xiāng)就在孟買附近,他哥哥和幾個妹妹一直到現(xiàn)在還住在孟買市內。四十年前,日本侵略者百萬大軍壓境,在我們神圣的國土上狼奔豕突,踐踏蹂躪。中華民族正處于風雨如磐的危急存亡之秋。當時,柯棣華大夫剛從大學醫(yī)學院畢業(yè),他像白求恩大夫一樣,毅然決定,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前線,穿上八路軍的軍服,全心全意為傷病員服務。后來他在中國結了婚,生了孩子。終于積勞成疾,死在離開自己的故鄉(xiāng)孟買數(shù)萬里、中間隔著千山萬水的中國。我們不說他病死異鄉(xiāng),因為他并不認為中國是異鄉(xiāng)。他是繼白求恩之后的另一個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毛主席親筆為他寫了悼詞,每個字都像小盆子那樣大,氣勢磅礴,力透紙背。這幅悼詞,現(xiàn)在仍然懸掛在孟買他哥哥的家中。二十年前,葉劍英委員長到印度來訪問時,曾到過他家,讓人把這幅悼詞拍了照。我們這一次到孟買來,也到了他家,受到他哥哥和幾個妹妹以及所有親屬的極其熱烈的款待。我當時坐在那里,注視著墻上毛主席的題詞,轉眼又看到同樣是懸掛在墻上的柯棣華的夭亡了的小孩柯印華的照片,鏡框上繞著花環(huán)。我真是心潮翻涌,思緒萬千,上下古今,浮想聯(lián)翩。在中印兩千多年的友誼史上,無數(shù)的碩學高僧、游客、負販,來往于中印兩國之間,共同培育了這萬古長青的友誼。但是,像柯棣華這樣的人,難道不可以說是空前的嗎?毛主席對他作了那樣高的評價,真是恰如其分。聽說一直到今天,四十年已經過去了,柯棣華生前的許多中國老戰(zhàn)友,一提起他來,還禁不住熱淚盈眶。什么東西能這樣感人至深呢?除了深厚的友誼之外,還能有別的什么呢?我在上面已經說過,孟買的印度門是歷史的見證。它告訴我們,腐朽的邪惡的東西必然死亡??麻θA的例子又告訴我們,新生的正義的東西必然永存。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孟買又成了中印人民友誼的歷史的見證。

今天孟買人民完全繼承了柯棣華的遺愿,他們竭盡全力來促進中印傳統(tǒng)友誼的發(fā)展。我們從新德里乘“空中公共汽車”來到孟買的時候,已經過了半夜,絕大部分居民早已進入睡鄉(xiāng)??墒菣C場外面仍然聚集了一千多人,手舉紅旗,高呼口號。這是什么精神鼓舞著他們呢?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邦長會見了我們。孟買市長會見了我們,并且設宴招待。許多知名人士親自到旅館來同我們會面。這又是為了什么呢?特別令人難忘的是那個規(guī)模極大的群眾歡迎大會,舉行的地點是在工人區(qū)內一個中學的操場上,在操場中間臨時搭了一個主席臺。參加大會的據(jù)說超過一萬人,大部分是工人。操場周圍高樓上住的也都是工人,他們的家屬就站在陽臺上往下看,他們也算是大會的參加者。鞭炮齊鳴,紅旗高懸。每一個發(fā)言者都熱烈歌頌印中友誼,會場上洋溢著熱情友好的氣氛。散會后,印度青年工人臂挽臂形成了兩座人墻,讓我們從中間走出去。那出色的組織能力和紀律性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我們乘汽車回到旅館的時候,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我們就從“公主項鏈”下面駛過。那兩排電燈,每一盞都像是一顆光輝燦爛的夜明珠,繞著弧形的海岸,亮上去,亮上去,一直亮到遙遠的天際。這又讓我立刻回想到二十七年前在孟買同印度文學藝術界的朋友共同歡度點燈節(jié)時的情景。歲月流逝,而友誼長青。今天我們又到了孟買,受到了同當時一樣的甚至是更熱烈的款待,我真有點抑制不住自己的興奮激動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