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于義理、文章與考證(3)

季羨林自選集:讀書-治學-寫作 作者:季羨林


那么,小心的求證,其罪狀究竟何在呢?

也有人靈機一動,提出了一個假設,自己認為是神來之筆,是靈感的火花,極端欣賞,極端自我陶醉。但是后來,客觀材料,包括實驗結果證明這個假設不能成立。在這個關鍵時刻,真正有良心的科學工作者應該當機立斷,毅然放棄自己的假設,另覓途徑,另立新說。這是正途。可是也有個別的人,覺得自己的假設真是美妙絕倫,丟掉了萬分可惜。于是不惜歪曲材料,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只選取對自己的假設有利的材料,堆累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遷就自己的假設的結論。這是地道的學術騙子。這樣的“學者”難道說是絕無僅有嗎?

這就是我理解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這是絲毫也無可非議的。

但是確實有一些學者是先有了結論,然后再搜集材料,來證實結論?!耙哉搸贰迸傻膶W者,我認為就有這種傾向。比如要研究中國歷史上農(nóng)民戰(zhàn)爭問題,他們從什么人的著作里找到了農(nóng)民戰(zhàn)爭解放生產(chǎn)力的結論。在搜集材料時,凡有利于這個結論的,則統(tǒng)統(tǒng)收進來;凡與這個結論相違反的,則統(tǒng)統(tǒng)視而不見。有時甚至不惜加以歪曲,爬羅剔抉,刮垢磨光,最后磨出一個農(nóng)民戰(zhàn)爭解放生產(chǎn)力的結論,而讓步政策則是“修正主義”。研究清官與贓官問題時,竟然會說贓官要比清官好得多,因為清官能維護封建統(tǒng)治,而贓官則能促成革命,從而縮短封建統(tǒng)治的壽命。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樣的研究方法根本用不著假設,不大膽的假設也用不著。至于小心的求證,則是戴著有色眼鏡去衡量一切,談不到小心不小心。

對這樣的科學工作者來說,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是必須徹底批判的。

對這樣的科學工作者來說,他們的結論是先驗的真理,不許懷疑,只準闡釋。他們是代圣人立言,為經(jīng)典作注。

用這樣的方法,抱這樣的態(tài)度,來研究學問,學問會墮落到什么程度,不是一清二楚了嗎?

我服膺被批判了多年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理由就是這一些。另外可能還有別的解釋,則非愚鈍如不佞者所能知矣。

統(tǒng)觀自己選出來的這一些文章,不管它們是多么膚淺,我總想在里面提出哪怕是小小的一點新看法,要提出新看法,就必須先有新假設。假設一提出,還不就是結論。不管假設多么新,在證實之前,都不能算數(shù)。我經(jīng)常被迫修改自己的假設,個別時候甚至被迫完全放棄。有的假設,自己最初認為是神來之筆,美妙絕倫;一旦證實它站不住腳,必須丟棄。這時往往引起內心的激烈波動,最終也只能忍痛丟棄。我的做法大體上就是如此。鸚鵡學舌,非我所能;陳陳相因,非我所愿。我也決不敢說,我的這些所謂新看法都是真理。一部人類的學術史證明了,學術一定要隨時代的前進而前進。將來有新材料發(fā)現(xiàn),或者找到了觀察問題的新的角度,自己的看法或者結論也勢必要加以修改,這是必然的。

現(xiàn)在歸納起來可以說,我過去五六十年的學術活動,走的基本上是一條考證的道路。可是原來自己并沒有意識到。到了今天,通過這個自選活動,我才真正全面而明確地認識到這一點??甲C要達到什么目的呢?無非是尋求真理而已。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tài)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边@句話可以有多種解釋。什么叫真理?大家的理解也未必一致。有的人心目中的真理有倫理意義,我不認為是這樣。我覺得,事情是什么樣子,你就說它是什么樣子。這是唯物主義,同時也是真理。我體會愛因斯坦在這里所說的真理就是這樣的真理,他這一句話頗耐人尋味。同樣是真理,事情卻有大小。哥白尼倡日中心說,這是大事情上的真理。語言文字學家,訓詁學家,弄清楚一個字或一句話的古音古義,這是小事情上的真理。事情有大有小,而其為真理則一也。有人夸大考證的作用,說什么發(fā)現(xiàn)一個字的古音,等于發(fā)現(xiàn)了一顆新星,這有點過分夸張。這樣的發(fā)現(xiàn)與哥白尼的日中心說是不能比的。不管怎樣,整個人類的歷史,就是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歷史,這一點恐怕是無法否認的。從事各種工作的人,都在自己的領域內追求真理、探索真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