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底,在一張來自新疆屯河合作方的借款單上,朱新禮再一次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一向?qū)献骰锇闃O為信任的他,已經(jīng)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了。
然而,截至此次借款,德隆已經(jīng)從匯源賬上累計借走了億元。此時,距這兩個“天作之合”的企業(yè)成立合資公司尚不到兩年時間。
一向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的德隆,難道在資本金上竟如此薄弱,以至于要向自己的合作伙伴拆借資金?
實際上,雙方合作不久后,德隆方面已把匯源當成其銀行的小“金庫”。
剛開始,朱新禮心情還算是比較輕松,因為當時德隆借款的利息一度高達15%~18%,資金回報遠比匯源經(jīng)營產(chǎn)品的利潤還要高。
然而,到了后來,德隆資金鏈卻出現(xiàn)了極為反常的緊張勢頭,他們頻繁向匯源借錢,數(shù)額越來越大:從5 000萬元,到1個億,再到2個億……
除了如此巨大的數(shù)額之外,另外一個反常的跡象是德隆承諾的還款周期越來越短:最早是三個月,縮短到一個月,再縮短為一周。
向來對危機極為敏感的朱新禮在這個時候,心里開始感覺不大對頭。
事實上,一直專注于匯源自身業(yè)務(wù)發(fā)展的朱新禮,即便是與新疆屯河共同組建合資公司之后,依然對德隆這個資本巨人的內(nèi)幕了解很少。
但通過與德隆合作的這段時間,他有一種感覺:德隆帝國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億元的資金被對方調(diào)走之后,朱新禮更是感覺到德隆對大額資金的需求變得日益迫切,意圖也越發(fā)明顯。
于是,一系列問題在他的腦海中回蕩:高達億元的借款,萬一沒錢還呢?那么龐大的一個“德隆帝國”,萬一有一天也倒塌了呢?如果那樣,匯源豈不是要被掏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