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洗劫財富的美國(1)

大抄底 作者:吳比


沒有高風險的付出,就不會得到高回報。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美國也未能避免1873年經(jīng)濟崩潰的侵襲,但美國卻憑借經(jīng)濟危機大量洗劫了歐洲的財富。在整個洗劫過程中,美國始終以受害者的角色出現(xiàn),以至于很多人錯誤地認為美國是個純粹的受害者。星條旗流淚了,究竟是受害者的眼淚還是鱷魚的眼淚,可能是前者,可能是后者,更有可能是兩者的混合。

戈登在《偉大的博弈》中指出,“大洋彼岸的歐洲人在美國股市崩潰中往往會將他們持有的美國證券低價拋售給美國人,美國人因此得以變相地洗劫了此時還遠比他們富足的歐洲人的財富。同時,股市的周期性崩潰也將經(jīng)濟繁榮時期積累下來的泡沫擠出了經(jīng)濟循環(huán),使得經(jīng)受了考驗的經(jīng)濟個體變得更加健康,增加了免疫力?!?/p>

在對1873年經(jīng)濟崩潰的描述中,用在美國身上表示沉痛、同情的字眼更多,如“金融詐騙增多,投機倒把、謀取暴力行為猖獗,20%勞動者失業(yè),全國各地頻發(fā)游行示威,罷工浪潮不斷”等,這在某種程度上表明,美國也是這次經(jīng)濟危機的重災區(qū)。

飛得越高,猝然墜落時,摔得就越慘。美國嚴重的經(jīng)濟危機與之前美國無節(jié)制的繁榮假象息息相關。美國工業(yè)尤其是鐵路建設的發(fā)展,吸引了大量投資,將美國的工業(yè)與資本泡沫越吹越大。

資本最善于擇“利”而居,往往從高處流至低處,以尋找更好的制衡點以追逐利潤。美國繁榮的鐵路建設讓外國資本“心癢癢兮”,他們一擁而入,爭先恐后地分享美國繁榮的成果,最少也要搶一杯羹,這又把美國的鐵路建設推上了更為瘋狂的地步。從古爾德、菲斯科到范德比爾特、德魯,有無數(shù)人卷入了美國最大的鐵路和公司的伊利股票中。到1868年,整個華爾街都瘋了,正如福勒所描述的:整個市場只剩下了一個詞――伊利,人們聽到公開交易所的副主席喬治?亨里克斯以尖利的嗓音連續(xù)地報出國債、州政府債券、太平洋郵遞、紐約中央鐵路,然后突然停頓了一下,當他再次以更尖利的嗓音喊出伊利這個詞的時候,一層陰影掠過他的臉龐,整個大廳顫抖了一下,接下來的十多分鐘,大廳幾乎變成了瘋?cè)嗽骸C總€收報員和經(jīng)紀人都立刻站了起來,尖叫著,揮舞著手臂。范德比爾特的每一個經(jīng)紀人都成為一群人的中心,像一根指針一樣,從左邊轉(zhuǎn)到右邊,又從右邊轉(zhuǎn)到左邊,揮舞著手臂,買入所有賣給他們的伊利股票。當主持人的錘子落下,他嘶啞的嗓子像雷鳴般地喊:“完畢!先生們,如果誰再出價,我就要罰他款了!”伊利股價定在了80美元。此時其他的股票還沒有開盤,人群涌向大街,大街上只聽到“伊利,伊利”。范德比爾特的經(jīng)紀人已經(jīng)下了買單,只要有伊利股票就全部買下。在這樣強大的購買力下,伊利股價到中午12點的時候上升到了83美元。僅從1865~1873年,鐵路總長度翻了一番,投資高達20億美元,而在英國籌集的資金就占到了二分之一。大量的投資者被吸引到華爾街,數(shù)量非常多,以至于有人稱他們可以一直排到地平線的盡頭。

大量資本流入也是雙刃劍。少量的資本瘋狂至多會毀掉一個或幾個企業(yè),當世界上所有的資本都聚集在一起并集體失去理性時,就會讓整個世界創(chuàng)造的財富瞬間蒸發(f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