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99—2000隱隱雄心(7)

高盛的中國生意 作者:程志云


王岐山千里奔波,長驅(qū)南下,上任第一天就是處理危在旦夕的粵海支付危機。當時中央高層關于金融改革有一條原則: 關閉嚴重資不抵債的金融機構,“誰的孩子誰抱走”,政府不替國有金融機構埋單。

綜合考慮廣東和粵海的實際情況,王岐山拿出第一個方案: 不向中央伸手,不給香港股市添亂,廣東省內(nèi)部消化處理,重組粵海企業(yè)集團。

王岐山頗有國際視野和開闊格局。他認為,粵海只有重組才能把政府和債權人的損失降到最小,作為一個結(jié)構復雜、債務龐雜的大型虧損企業(yè),粵海重組勢必會波及各方利益。為把阻力降至最低,他請來國際權威的畢馬威對粵海進行資產(chǎn)審計,并邀請投行高盛作為廣東省財政顧問,指導政府對粵海進行重組。

王岐山稱,廣東省政府之所以聘任高盛,是要按國際規(guī)則對粵海進行重組。

相比其他海外投行,王岐山對高盛更為熟悉。早在1997年中國移動香港上市時,他領導的中金公司就和高盛展開過合作。那次合作,中金公司拋棄外資方摩根士丹利,選擇高盛為副手,共同承銷中國移動上市股票,建立了初步合作關系。

1998年底,高盛成為廣東省財政顧問,保爾森對這樁亞洲最大的重組案極為重視。

盡管對高盛來說,這不算什么大項目,但保爾森還是親赴香港簽約。期間,面對粵海四面楚歌的局面,他對記者說:“高盛對廣東具有信心,認為粵海重組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高盛確信重組能夠成功?!?/p>

隨后,保爾森代表高盛與廣東省政府簽約,投資2000萬美元,正式入資粵海集團。[7]

高盛投資粵海的消息傳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短時間內(nèi)提振了投資人信心。隨后,在高盛指導下,廣東省政府拉開談判帷幕。

結(jié)合廣東實情,高盛制定重組目標: 將粵海從政府體制下剝離出來,改造為一家透明度非常高、完全與國際接軌的股份制企業(yè)。這意味著粵海將不再是政府企業(yè),而是具有多元化股權結(jié)構的獨立企業(yè)。

1999年3月,高盛以廣東省政府財政顧問名義,召集國際債權人進行會談。

期間,王岐山向在座的250多位銀行家宣布上述重組計劃,并顯示改革者的強硬,“銀行們也必須接受某些形式的利益損失”。言外之意是,如果銀行妨礙重組,粵海只能破產(chǎn),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王岐山講話完畢,會議室寂靜無聲。甚至在他說了“謝謝”之后,也沒有任何掌聲回應。

這根本就是一次鮮有支持者的改革,接下來的進展出乎所有人意料。日本、韓國駐北京大使館和駐廣州領事館分頭提出照會,表達本國政府對破產(chǎn)和重組的關注,向廣東省政府施加壓力。

關鍵時刻,高盛利用其在專業(yè)領域的豐富經(jīng)驗和國際權威,向廣東省政府提出許多切實可行的實質(zhì)性建議。最終穩(wěn)住陣腳,成功避免此事卷入不必要的外交因素、政治因素甚至意識形態(tài)因素。

在高盛的建議下,廣東省政府向粵海慷慨解囊,注入全省最優(yōu)質(zhì)資產(chǎn),最終令重組得以順利進行。

1999年12月,拉鋸式談判告一段落,粵海集團與債權人簽署債務重組框架協(xié)議。一年后的2000年12月,雙方達成最終協(xié)議,對粵海集團進行資產(chǎn)重組。

經(jīng)高盛操刀,粵海實現(xiàn)債務重組,新粵??傎Y產(chǎn)483億港元,總負債339億港元,資產(chǎn)負債比例為67%,財務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期間,廣東省政府重組和關閉省內(nèi)800多家地方中小型非銀行金融機構,最終轉(zhuǎn)危為安。[8]

此后,全國其他省市的“窗口公司”紛紛關閉,這一特殊產(chǎn)物終于告別歷史舞臺。

鑒于高盛在粵海重組案中的關鍵作用,《國際金融評論》授予其2001年度亞洲最佳債務重組項目獎。而憑借此次重組,高盛進一步取得中國政府的信任和好感,為其日后放開手腳奠定基礎。[9]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