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男孩危機,還是流行文化危機(1)

拯救男孩 作者:孫云曉


八、男孩危機,還是流行文化危機

(一)選秀風行導致性別混亂

2004年,《超級女聲》橫空出世,吸引無數(shù)眼球,開創(chuàng)了內(nèi)地選秀的先河。

2007年,《快樂男生》粉墨登場,進一步炒火了選秀之風。眾電視臺一哄而上,爭食選秀這塊大商業(yè)蛋糕,連一向“高高在上”的央視也利用《夢想中國》這個平臺打開了“海選”的大門。除此之外,上海的東方衛(wèi)視,不僅推出動感十足的《我型我秀》,還趁熱打鐵推出了第一個面向全國的男性選秀節(jié)目《加油好男兒》。

中國大地,選秀之風,此起彼伏,它充斥著校園,充斥著老百姓飯桌的談資,也充斥了兒童青少年的頭腦。

選秀選出了什么?

我們先看眾“超女”--李宇春、周筆暢、厲娜,一個比一個不“淑女”,一個比一個陽剛,典型的女生男相,她們拒絕長發(fā),拒絕裙子……

我們再看看“好男兒”--向鼎、馬天宇等等,明明是“男兒郎”,卻清秀嬌弱,溫柔多情,《加油好男兒》里不少選手,都擅長“哭”術(shù)--“男兒有淚就輕彈,哪管未到傷心處”。那些“快男”的參賽選手,幾個沒穿過裙裝?幾個不嗲聲嗲氣臺灣腔?又有幾個沒化過彩妝?

我們感覺到:女人越來越剛,男人越來越柔;女的超級無敵,男的快樂就好!難道這是個超女軟男泛濫的時代!

選秀的背后,其實是一股中性化風潮。這種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美其名曰“中性化”,并已演變?yōu)橐环N文化思潮,有愈演愈烈之勢。選秀文化的流行,陰盛陽衰的出現(xiàn),正是這種文化思潮的體現(xiàn)。

選秀文化盛行,陰盛陽衰,導致性別混亂:

--童話大王鄭淵潔:“‘超女’男性化,‘超男’女性化,我們距離無性繁殖不遠了。愚預言,由清一色女性組成的評審團評選出的‘好男兒’,無需做變性手術(shù),即可直接跨界?!?/p>

--“80后”作家韓寒:“‘超女’選出來一個‘男’的,‘好男兒’選出來一個‘女’的?!?/p>

--一位重點學校中學的校長發(fā)出這樣無奈的感嘆:“男生說話細生細氣,動作扭扭捏捏;女生裝扮中性,言行粗獷潑辣……真不知道現(xiàn)在的孩子都怎么了,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的。這樣的情況在中學校園里已經(jīng)不是少數(shù)現(xiàn)象。”

--網(wǎng)絡上有人這樣調(diào)侃:“我們發(fā)現(xiàn)街上分不清楚性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長頭發(fā)的男孩子若不是有喉結(jié)真以為他是女的,平頭的姑娘若不是胸前駝峰還不知道她是女的?!?/p>

心理咨詢?nèi)藛T觀察到:走進咨詢室里咨詢性困惑的男孩多了,對自己性取向感到混亂的人多了。

越來越多的父母:對自己男孩的性取向感到感到擔心。

選秀文化,可謂是商業(yè)社會和媒體制造出來的怪胎,此風長行,后果將很嚴重。

選秀文化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某種形式的性別混亂:男孩越來越“娘娘腔”,男孩越來越缺乏陽剛,排骨男越來越多,肌肉男越來越少。在性別形成過程中,模仿是一個重要途徑,在缺乏正確榜樣的情況下,許多男孩直接把這些所謂“好男兒”作為模仿的榜樣,直接復制他們的外部特征,因而陽剛不再,陰柔有余。

我們一定要警醒:對男孩來講,所謂的中性化,更多的是男孩女性化,其危害甚深甚廣。

(二)對雙性化理論的誤讀

為什么選秀文化會盛行?為什么中性潮會流行?在某種程度上,這跟人們對一個當前影響甚廣的理論--雙性化理論的誤讀有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