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孩子會樹大自直(11)

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 作者:楊杰


聽說孩子的作業(yè)和作文都保存著,我就很想看看。一凡就很積極地去找,媽媽讓他拿一本就可以,他全部拿出來給我看。從這個細節(jié)上可以感覺到,其實他蠻希望獲得別人的欣賞。他的字寫的很工整,作文寫的確實很好,比如寫過年,并不單單寫做了什么,還寫了幾句過年的感慨,讀來很有味道,真不像是二年級的文筆。

我在她家大約一個半小時,粗略地算了算,媽媽催促了他七八次,還不算提醒和指導(dǎo)。我的猜測沒錯,孩子之所以這么慢,其實是父母催出來的。父母催一次不管用,就頻繁地催,慢慢地,孩子學(xué)會了“屏蔽”父母的催促,催了他好幾遍,他才如夢方醒的樣子,然后做出一點小改變,平息父母的催促。這個過程循環(huán)往復(fù),孩子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惰性,凡事等著父母催,如果父母催得不急,他就認為不必著急,反正他們會繼續(xù)催的。

改變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停止這種父母積極、孩子消極的互動方式,父母不再催促他,和孩子做一個約定,對他提出要求,讓孩子學(xué)會對自己負責(zé)。當然,前提是父母能控制住自己的催促欲望,學(xué)會觀察孩子,并能判斷出孩子的意圖。

經(jīng)過了深入的討論,消除了媽媽心中的顧慮,我們開始設(shè)計和孩子約定的細節(jié)。我讓媽媽羅列出希望孩子做出改進的條目,沒想到她居然列出了16條。我們就把這些目標歸類,最后我們商定從最基本的生活習(xí)慣入手。經(jīng)過反復(fù)探討,最終的約定要點如下:

1.選一個雙方都心平氣和的時機和他聊聊,告訴他以前做事情慢,媽媽著急,只好催他,拉他,每當這時候,媽媽心里也很不舒服,為了這樣一件小事,弄得兩個人都不開心,這多不值得?

2.告訴他上周媽媽曾經(jīng)作出的嘗試,雖然下定決心不催他,但有時候還是忍不住,因為媽媽愛他,關(guān)心他生活的各個方面。

3.告訴孩子媽媽的期望:不用媽媽催,自己按時起床入睡,自己洗澡、準備衣服。如果你能做到,媽媽在旁邊看著,就會心花怒放。

4.如果做不到,媽媽還是要有點小懲罰給你――拖地(或者不許看電視),我懲罰你的目的是要你準時,爭取不要給我懲罰的機會哦!

媽媽找了個機會把這些要點說給孩子聽,孩子同意,只提出了一條,睡覺的時候關(guān)掉電視,全家一起入睡,不然他睡不著。這一點我和媽媽之前也想到了,給孩子提條件的機會。另外,還探討了如果他不同意如何回應(yīng)。我們預(yù)想如果他不同意,先聽聽他的理由,然后請他出一個方案,可以適當做出妥協(xié),我們的底線是孩子肯做出改變,哪怕一點也行。

后面的過程比我們想象的順利,很多預(yù)案都沒用上。約定之后,媽媽到9:45提醒孩子一次,接下來不再說什么,孩子會在幾分鐘后去洗澡,十點鐘準時上床,睡前也記得自己準備衣服。有一次媽媽不想關(guān)電視,孩子就搬出這個約定,媽媽只好履行諾言。早晨鬧鐘響了,孩子也能自己起來。

過了幾天,媽媽向我報告幾件令人驚喜的小事。有一天爸爸說感冒了,讓一凡去樓下買早點,他居然同意了,之前他是不肯去的。第二天還請他去買,他居然還想著給爸爸媽媽換個口味。第三天孩子主動問媽媽要不要買早點。還有一次爸爸想試試他,讓他下樓幫忙買包煙,這個事情之前一凡也不肯做的。沒想到他又同意了,爸爸一高興,就讓他把剩下的錢買雪糕,他買了四支雪糕回來。爸媽各一支,他兩支,媽媽說他腸胃不是太好,建議他吃一支,留一支,他也同意了。媽媽告訴我,如果是以前,他無論如何都要吃兩支,無論講什么理由,他都給你反駁回去。

說實話,看到一凡有這樣的改變,我都心花怒放,不要說他的父母了。這個故事雖然看似平淡,但很有代表性,反映出了很多家庭共性的問題。

一、對孩子的批評缺乏真憑實據(jù)。磨蹭、馬虎、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動性、愛發(fā)脾氣、不善于交往,這些是父母常用的詞匯。其實,具體到某個孩子,情況千差萬別。就如一凡的媽媽,認為孩子很慢,記錄下來卻發(fā)現(xiàn)他并不慢。如果沒有這個記錄,孩子速度加快了父母也看不到。往往是父母愛子心切,夸大了孩子的問題。

二、調(diào)整孩子的節(jié)奏感。一個9歲的孩子連續(xù)兩個小時做作業(yè),很容易疲勞,效率也不夠高,而且這樣容易導(dǎo)致時間概念模糊,他習(xí)慣等大人來安排督促他,所以不會積極地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因此要引導(dǎo)孩子形成一個自己的節(jié)奏,比如半小時休息十分鐘,這樣一張一弛,孩子的狀態(tài)就會很好。

三、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關(guān)于拿西瓜的事情,我事后和一凡媽媽聊過,她擔心孩子把西瓜摔了,在我面前丟丑。其實,這個保護孩子的念頭,傳達給孩子的意思卻是媽媽不相信他的能力,害怕他犯錯,這樣孩子不但容易沮喪,還會變得退縮,挫敗感重。其實,犯錯誤恰恰是學(xué)習(xí)的好機會,假設(shè)那天一凡把西瓜摔了,他就會記得以后拿東西要謹慎,如果事情本身就能給孩子教益,我們何必多費唇舌?

四、孩子內(nèi)心的抗拒。為什么一凡之前對下樓買早點、幫爸爸買煙這樣的小事如此抗拒?其實,一凡性格平緩,與父母基本沒有激烈的沖突,但他用沉默、拖沓、不服從來表達他心里的不舒服。他后來的改變,也間接地反映了他心情的變化。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往往也能從大人身上找到原因。

五、引入談判機制。和孩子約定,是我經(jīng)常用的一招,感覺特別好用,也特別省心,孩子仿佛有了一個獨立的發(fā)動機,還會制造出很多驚喜來。既然是約定,其實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允許談判,就是給孩子充分的話語權(quán),雙方提條件的機會均等,其中有反復(fù)、有妥協(xié),最終形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