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 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yè)(1)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作者:尹建莉


《哈佛家訓》里有一則故事:三位無聊的年輕人,閑來無事時經(jīng)常以踹小區(qū)的垃圾桶取樂,居民們不堪其擾,多次勸阻,都無濟于事,別人越說他們踹得越來勁兒。后來,小區(qū)搬來一位老人,想了一個辦法讓他們不再踢垃圾筒。有一天當他們又踹時,老人來到他們面前說,我喜歡聽垃圾筒被踢時發(fā)出的聲音,如果你們天天這樣干,我每天給你們一美元報酬。幾個年輕人很高興,于是他們更使勁地去踹。過了幾天,老人對他們說,我最近經(jīng)濟比較緊張,不能給你們那么多了,只能每天給你們50美分了。三個年輕人不太滿意,再踹時就不那么賣勁了。又過幾天,老人又對他們說,我最近沒收到養(yǎng)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給你們10美分了,請你們諒解?!?0美分?你以為我們會為了這區(qū)區(qū)10美分浪費我們的時間?!”一個年輕人大聲說,另外兩人也說:“太少了,我們不干了!”于是他們揚長而去,不再去踢垃圾筒。

老人是位攻心高手,與其他人的直接勸阻相比,老人的說服工作不著痕跡,卻有明顯的效果。分析他的方法可以看到,老人先通過“給予”,把幾個年輕人的“樂趣”變成一種“責任”,這是第一步,目的是降低“樂趣”。任何事情,當它里面包含有交換、被監(jiān)督、責任等這些因素時,它的有趣性就會大打折扣。然后,老人通過減少支付,刺激他們對踹垃圾桶這件事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這是第二步。最后,老人進一步減少支付,并且給出一個讓他們不能接受的10美分,使他們在心理上對踢垃圾桶這件事產(chǎn)生排斥感,產(chǎn)生逆反心理。于是,原本令幾個年輕人感到有趣的一件事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讓他們成為“受害者”。這時再讓他們?nèi)プ?,那肯定難了。

這個故事表面上看起來和寫作業(yè)沒有關系,但它里面包含的教育思想?yún)s可以運用到兒童的作業(yè)管理上。那就是需要教師和家長在調(diào)動兒童寫作業(yè)熱情上,適當使用逆向思維,要刺激孩子對寫作業(yè)的熱情,不要刺激起孩子對寫作業(yè)的厭惡之情。

但現(xiàn)實中,許多教師和家長卻把方法用錯了。最典型且最愚蠢的做法是以“寫作業(yè)”作為懲罰手段,來對付學生的某個錯誤。許多家長或教師的口頭禪就是“你要再不聽話,就罰你寫作業(yè)”。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普遍了,懲罰手法之多之重,簡直是觸目驚心。

我聽一位家長說她兒子因為忘了帶英語作業(yè)本,被老師罰寫一百遍“我忘記帶英語作業(yè)本是不對的”這句話。老師這樣做,已完全不是為了教育,僅僅是報復心理下的濫施淫威。孩子是弱勢者,他沒有辦法,只能把這句話寫一百遍??梢韵胂?,這會讓孩子感到多么惡心,英語課在他心中可能永遠成為一門惡心課程了。

我還見識過一位老師,對于班里不聽話的孩子,不打也不罵,就是下課不讓玩,叫到辦公室寫作業(yè)。孩子的頑劣倒是治好了,但經(jīng)她這樣治理的孩子,基本上都永遠不再愛學習了。

北京某所小學,要求孩子作業(yè)本不許有一個錯字,如果出現(xiàn)一個錯別字,不僅這一個字要寫一百遍,整個這一頁內(nèi)容都要重寫一次。這種“株連法”使孩子們在寫作業(yè)時提心吊膽,生怕寫錯一個字,他們早已忘了為什么要寫作業(yè),他們只是在為“不出錯”寫作業(yè)。孩子們剛剛開始進入學習的征途,就已經(jīng)開始迷失學習的方向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